城关国土中心所两整治一改革方案倡导廉政新风,推进阳光行政——国土资源领域的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及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的价值显得越来越可贵。在利益的诱惑及驱使下,国土资源领域的腐败案件日渐增多,问题日益严重。深入治理国土资源领域的腐败问题,成为治理我国腐败的重要议题之一。2010年8月19日,中纪委、监察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土资源部联合召开的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厅党组关于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视频会议,再一次体现了国家加紧治理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推进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建设的决心。一、充分认识开展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意义推进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建设,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掌握着国有土地、矿产等资源,资产的行政审批、处臵、确认、登记、发证等多项权力。但在具体行使权力过程中,一些官员经不住诱惑,与部分违法商人相勾结,搞“人情地、关系地、权力地”,土地的用途被肆意改变,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官商勾结,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推进国土资源领域的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遏制腐1败行为的发生,净化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良好发展。二是有助于净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内外行政环境。土地领域,利益链条长,利益裙带多,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近年来,国土资源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数量多,涉及金额大,成为腐败最高发的领域。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执行监管的不到位,让违法分子有空可钻。部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与少数违法商人内外勾结,形成一个利益“圈子”,导致了窝案、串案的形成。推进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化解这种小利益团体,给予滥权的官员及违法的商人重重一击,从而第1页共6页净化国土资源部门的内外行政环境。三是有助于提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社会形象。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业已成为“社会矛盾集中点、传媒舆论聚焦点、公众眼球关注点”。《人民论坛》杂志于2010年5月针对“官场十大高风险岗位”做了一项调查,排名第一的岗位是国土局长。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国土部门潜规则盛行,行贿受贿猖獗,成为腐败案件的重灾区。腐败案件的高发,导致公众开始不信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推进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化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信任危机,有助于“行风政风评议名次升上去,违纪违法案件降下来”,从而提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社会形象。二、深刻把握国土资源领域反腐倡廉的重点区域2推进国土资源领域的反腐倡廉建设,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国土资源领域哪些方面易滋生腐败。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审批过程腐败。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些干部职工,违反相关规定及政策,进行“暗箱操作”,办事只讲关系,不顾原则。他们凭借职权,在审批过程当中,进行权钱交易,在各个环节上,“吃、拿、卡、要”,得不到好处就不办事,有的甚至颁发虚假的土地使用权证。二是土地出让腐败。在土地出让、转让的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些领导干部插手干预“招拍挂”,为不法商人“批条子、打招呼”,“执人情法、办人情事”。有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严重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三是征地拆迁腐败。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些工作人员,巧立名目,弄虚作假,骗取国家的征地补偿款。部分工作人员和被征地对象互相勾结,夸大面积或数量,从中牟利。甚至有些部门设立小金库,贪污截留征地补偿费用,损公肥私。四是执法监察腐败。由于自由裁量权比较大,处罚幅度比较宽,导致在执法监察过程中有不少空间可以权谋私。在土地案件办理的过程中,办案人员为牟取私利,不依法办事,接受第2页共6页宴请和贿赂,使得违法者免受法律的制裁,造成国家利益遭受严重损害。三、全面梳理国土资源领域发生腐败行为的根源导致国土资源领域发生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自律意识缺失,防腐意识淡薄。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