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一方面需要过硬的技术,行政管理和机制往往才是其实际水平的决定性因素。针对我国污水而言,面源特征较为明显,与此同时,也深受农村、农民等方面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我国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健全专门的水治理组织和管理模式。现阶段,国外实施的乡村污水治理组织和管理模式主要可以划分为两类。其一,以欧美发达国家为首,他们的特点往往是城市化开始较早,所以很早就开始关注乡村卫生问题。在这些国家范围内,针对污水治理的法律往往没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其二是日本模式,这些国家往往是抓住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力发展经济,而且效果显著,但与此同时农村污水治理却存在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卫生健康问题、建设问题、环境问题等。鉴于这些负面问题,日本采取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专门制定了一套法律处理农村地区污水治理问题。1.2.1.1美国乡村污水治理严岩,孙宇飞(2008)美国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致力于解决乡村污水问题,同时注意建设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到了现阶段,考虑到社区和农村水污染的严重性,美国政府则是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在居民中大力普及简易且经济有效的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刘春生,廖虎昌(2011)20世纪后半页,美国开始全方位关注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此相对应的使污水处理专业技术也有了一定调整,技术集成趋势愈发明显,主要是为了实现达标排放,同时为了处理特定的污染物而设计的工艺流程。郭思(2011)美国乡村污水治理主要是分散污水治理,服务人口往往在1万以下。到现在为止,美国的分散污水治理让全国总人口的25%收益,分散污水治理设施则在人们心目中具有较高地位,和城市排水系统不相伯仲。郭思(2011)2003年美国环保局以引导各地方进行科学的分散式污水治理,专门制定颁布了《分散处理系统管理指南》,其中提出了不同的运行模式。业主自主模式,即由业主自主运行与维护污水处理系统。在该模式下,要求执法部门定期提醒业主开展相关工作,对系统进行必不可少的养护。在环境最不敏感的地区该模式有很强的可行性。协议维护模式,即业主与专业维护人员签订协议,系统维护的所有工作都外包给专业工作人员。该模式往往被应用于工艺难度较大的分散污水处理系统。许可运行模式,即相关部门向业主签发有时间限制专门的运行许可证,并且该许可证有一定时间限制,时间一到,相应的机构要对系统进行,系统的各个细节如果达标,那么该业主才有资格获得该许可证。此模式主要适用在水环境敏感区域。集中运行模式,即把相应的许可证授权给专门的服务机构,强制业主把污水处理的所有工作外包给专业的服务机构,这些服务机构则只有在拥有相应的资格证的条件下才可以进入市场。此模式主要运用在对污水处理标准较高的环境敏感地区。集中运营模式,即把系统全权交由专门机构进行一条龙服务,和集中运行模式有较多的共同点。在环境最敏感的地区,该模式的作用最明显。1.2.1.2欧盟农村污水处理沈哲,黄劼(2013)针对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的问题,欧盟境内的国家权责划分明确。因为在欧盟境内基础设施整体水平较高,农村地区公路设施整体水平也较高。政府同样重视污水的治理工作,为了处理好污水问题,往往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沿着现有公路铺设集中式的排污管道。例如,在意大利,在处理农村污水方面主要采用的是集中纳管措施,强制要求有条件进入污水管网的农户,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使用管道。排水管网以公路基础顺着公路建设,同时按照公路级别明确不同主体需要承担的责任。政府负责后期的网管运营和维护相关工作,不过农村用户需要交纳相应的费用到政府手中,确保相关工作地开展。具体支付的费用方面的规定则是对农村地区给予适当的照顾,他们支付的费用仅为城区居民的30%。针对那些没有条件接上排污管道的农村居民,则是在专业服务公司的帮助下建立家庭专用的污水储存与净化池,不过相应用户需要向这些工作人员按年份支付相关的清理等服务费用。1.2.1.3日本农村污水治理高晓兰(2013)日本在处理农村污水方面的主要做法不外乎农村集落排水和个别处理两种方法。前者是指把农村产生的生活污水的进行统一处理,后者则是指单独处理净化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