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连党支部党员激励、关怀、帮扶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基层党员队伍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机制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切实抓好这两大基础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出发,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抓好对基层党员的激励、关怀、帮扶工作。一、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实党员主体地位,尊重基层广大党员的权益和需要,通过激发党员主体意识,坚持党员的教育管理与关怀服务并重,切实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激励、关心、帮助基层干部、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增强党员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团结凝聚党员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在党的组织内部,就是以党员为本,这是党员主体地位的理论前提。党员主体地位反映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关系上,就是党的各级组织的权力来源于党员,他们与党员之间形成权力的受托和委托关系,党内权力运行必须接受党员主体的监督。党的各级组织不仅仅是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机关,还是党员的精神归依和依靠力量,党组织有义务给党员以人文关怀,为党员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帮助。我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党派,党组织对党员的激励、关爱和帮扶,以及党员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相互帮助,体现的正是党的先进性本质。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而这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党内的激励、关怀和帮扶,会使党员更加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从而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强党在整体上的凝聚力。有助于党员更好地第1页共4页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真正把党组织的关怀转换成一种激励、一种责任、一种动力,以敬业奉献的精神,更加自觉地、积极地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现阶段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是解决转型时期党内各种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催生的崭新课题。在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有些基层党组织,一些党员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精神状态低迷,影响党员先进性的发挥,甚至影响党员队伍形象。党内激励机制的健全,有助于激励这些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向上,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党内关怀和帮扶机制的健全,能够帮助这些党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给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造条件。当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和运转困难的国有企业,这点尤为重要。二、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原则1.处理好激励、关怀、帮扶党员与保障党员权利的关系。激励、关怀、帮扶党员,就要保证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受到尊重和保护。同时又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督促党员严格履行义务,遵守纪律,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2.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关怀党员与关怀普通群众的关系,做到党内关怀帮扶与关心帮助困难群众有机统一。始终把帮助生活困难群众放在第一位,在党员利益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优先照顾普通群众,不与民争利。通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3.坚持激励、关怀、帮扶三者的有机统一。应把政治上的关怀放在首位,坚持精神激励与物质帮扶并重,切实解决党员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激发党员的政治热情,增强党员荣誉感,保障党员权益,帮助党员解决困难,调动党员积极性。4.坚持发挥党组织的主导作用。应牢固树立党的上级组织为基层组织服务、党的基层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个服务”工作理念。坚持改革创新,不第2页共4页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使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广大党员的新期待。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