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生的转化工作通常我们说的农村“学困生”是指在农村中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升入,农民工队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由于长期和父母在不一起,缺乏与家长交流的机会以及正常的家庭关系,逐步失去学习目标及兴趣而成为学困生。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5.1%(2008年数据),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甚至可以达到80%或90%。农村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于促进经济保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努力实现农村学困生的转化是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一项迫不及待的工作。就此,提出几点看法及建议从根本上说:实现经济增长是解决农村学困生的根本之策农村学困生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发展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差距过大所造成的。同时民工潮的涌现又使农村学困生问题愈加突出。发展的问题始终是要通过发展来解决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党和国家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之中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城乡差距扩大之间的平衡问题。从具体上来说●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就近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剧农村学困生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远离家乡涌向沿海地区,致使孩子无法得到正常的家庭关系,无法从家中得到应有的温暖、关怀……逐步失去学习目标和兴趣。大力发展中小城镇促进中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可以大幅度扩大当地的经济总量、就业容量,吸收相当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尽量就近解决农村就业问题。这样,农村的孩子也能得到较为完整的家庭环境,感受家庭的温暖,在家庭中适当的释放学习上的压力。再加上自己努力和其他帮助,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信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由于城乡经济条件的差异,无论从学校条件还是教学条件来看,都存在不小差距。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的教学条件,让农村孩子接受更科学,更先进的教育,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同时,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变,可以重塑学校在大多数学困生心中神圣、高洁的形象,让学困生们尊重学校、爱上学校感受校园的气氛,明白学校的意义。●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从农村中的现状来看在农村中任教的大多数教师体现出素质不高的问题,即使有部分比较能干的老师,也会想办法进城(这里就从分体现了城乡差距问题,乡村目前还无法向城市一样,为居民提供非常便利的生产生活服务)这样自然就会缺乏有影响力、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而一位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难以估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会有所减落,同时学校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教师,管理,校纪,校风也跟着松散,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就淡忘了自己来学校的目的还有曾经的梦想。国家各部门应大力支持优秀大学生援教、支教等活动,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新农村建设,全方位提升农村教师资源的综合能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重点发展中职教育无论设想和办法有多么好,我们必须面对广大农村地区的现状并承认城乡教育的巨大差距。我们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步步来,鼓励支持部分有能力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而对于更多的学生而言,进入较好的大学上存在一定困难,二年一般的大学,无论是从家庭经济能力的角度还是从投入产出比来看,意义都不够显著。相反,中职学校则比较符合目前农村的状况。首先,中职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要远低于高中和大学,这样就能适应城乡差距大,农村教育水平普遍偏低的状况。再者,中职学校的收费较低,不会给农村家庭带来过多负担。更重要的是,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中的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国技术工人短缺的局面,提升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不过目前国内的中职教育仍然问题繁多,集中表现在学校学习氛围不浓,校园秩序混乱,社会气息浓……这就需要党和国家的帮助和扶持,整顿学校秩序,优化学习环境,转变人们对中职学校的固有观念,让家长们特别是农村的家长们放心把孩子送入中职学校,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有用人才。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