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党员干部必须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始终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价值追求,切实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认真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要以“为民”为“价值原点”,增强干事创业的原动力一是要荡涤“官本位”之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针对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淡化、“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等问题,扎实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学习教育,促使党员干部来一个彻底的思想“大扫除”,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真正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植根于头脑中,切实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落实到行动上,坚决纠正一味追逐权力、一心经营仕途等错误行径和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习气,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殚精竭虑谋一方发展,竭尽所能为群众造福。二是要恭听“逆耳之言”。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既要善于听取群众意见,更要能够听进尖锐意见,这是对照检查、开展批评和解决问题的基础。要坚持开门纳谏,通过召开座谈会、面对面谈心、设置意见箱、运用微信短信等形式,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同时要注意防止“撒大网”,引导群众围绕“四风”问题来提意见建议,进而有的放矢地查摆问题和抓好整改。尤其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放下架子、端正态度,拿出拜群众为师、向群众求教的十足诚意,能听进“逆耳之言”,容得下尖锐批评,决不能在听到批评意见时“选择性过滤”甚至恼羞成怒,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发现自己的真问题,真正做到以诤言批评鞭策自己,以谏言良策改进工作。三是要以群众满意为“度量”标准。党员干部队伍存在什么问题,群众看得最清楚;“四风”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群众感受最真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第1页共13页“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的要求,坚持以群众满意为评价标准。要建立群众监督和评价机制,提高活动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将群众监督贯穿活动始终,在每个环节都组织群众有序参与,采取通报活动情况、聘请群众监督员等办法,接受群众监督和评议,切实避免“自弹自唱、闭门修炼”现象,促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真正让群众见到实效、得到实惠。要以“务实”为“价值核心”,形成推动发展的战斗力一是务发展之实策。区县党政领导班子,要善于作好发展战略谋划,根据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两个百年目标”,科学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按照十八大作出的“五位一体”和“四化”同步发展部署以及市委“一统三化两转变”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找准“圆梦”的战略路径;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坚决摒弃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现象,切实避免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做到把中央部署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使发展目标与群众期盼高度契合,让改革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二是务整改之实招。大力整治“四风”问题,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拿出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落实到位:在对照检查时不能避重就轻,必须仔细“照镜子”,找到自身差距;在分析原因时不能浅尝辄止,必须切实“正衣冠”,剖析思想根源;在开展批评中不能敷衍应付,必须认真“洗洗澡”,解决思想问题;在教育查处中不能姑息迁就,必须认真“治治病”,做到惩前毖后。针对一些干部脱离群众、作风不实的问题,XX县区建立了领导干部包点入户、一般干部结对联系困难群众、村居干部上门服务和普通党员联系服务承诺四个机制,促使党员干部紧密联系和服务帮扶群众。三是务惠民之实事。党员干部要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牵挂群众安危冷暖,低调务实、少说多干,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竭诚服务基层群众,尽力帮扶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