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各项工作制度各项制度均遵循国家关于输血的法律法规,尤其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大概要有:1.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2.输血科工作制度;3.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4.输血前检查制度;5.血液入库出库及各项检查登记制度;6.用血登记制度;7.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制度;8.输血纠纷登记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9.成分输血实施方案及考核制度;10.自身输血管理制度;11.质量考核制度等等。一、输血科工作制度1、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并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我院《输血管理规定》和补充规定。2、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在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输血科科主任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如有特殊情况需暂时离开,必须向有关人员交待,说明去向、事由、时间并按时返回。3、一般输血,医生预先填写输血申请单并逐项填写清楚。护理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临床诊断正确无误后,抽取血标本,由专人送输血科。急诊输血亦应同时将输血申请单和血标本一并送输血科,否则应立即通知有关医师补齐。4、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收到申请单及血样时,与送血人员共同认真核对申请单上的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区、床号及临床诊断,并与血样标签核对是否完全相符,如有不符,应立即退回重送,经核实无误后方可进行血型及交叉配血实验。5、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各项检验单必须详细登记并签全名。如确遇难以判断的结果,应向科室负责人或有关上级报告,并认真复查,直至结果明确无误,方可发血以确保安全。第1页共30页6、统一使用本地区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制品,对血站送的血液要认真检查,严格核对,如发现采供血机构所发血液的血型标记有误,或标签内容模糊不清,应做好记录,然后通知采供血机构退回复核。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血液一律退回,不得使用。且应及时向科室负责人及医务科报告。7、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姓名、性别、病案号、科别、床号、abo及rh血型、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血液一经领出,不得退回。8、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9、主动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情况,密切配合临床工作需要,大力开展成分输血和临床用血技术的研究。10、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11、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当作好血液冷藏温度的24小时监测记录。全血、红细胞冷藏温度应当控制在2~6℃,血液应按保存日期的先后排列,分型存放,先存先用。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特殊情况需要保存期短的血例外)12、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储血室每日三氧灭菌消毒一次;储血室及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需达合格。13、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及报表,仪器设备及维修记录,试剂质量要有保证,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14、在血液贮存期出现血袋标签破损或血液质量问题以及保存过期时,由输血科负责人写血液报废申请单,经主管领导确认、批准,即可作出报废处理,并作好记录。15、必须严格履行交接班手续,遇到疑难及特殊情况,及时向上级技师及主任请示。16、输血科每月需拟定下月用血计划交医务科,并统计当月临床各科用血情况、输血前检查、输血反应反馈情况等汇总上报。二、输血科关于临床用血计划制度第2页共30页1、临床输血及血液成分必须由本院医师提出申请,并详细填写配血申请单。2、输全血或成分血,都必须在预定输血的前一天将配血单送达输血科,以便输血科汇总向血站提出用血计划(急诊例外)。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请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应当按照要求补办手续。3、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大力推行节约用血、成分输血、自体输血。4、为积极推行成分输血,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的用血申请,应予审查,对使用不合理的血液品种及剂量应予纠正。5、为减少输血感染,全血的使用必须限制。6、输血科根据临床用血情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