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的管理制度[合集五篇]第一篇:输血的管理制度输血的管理制度三查十对输血申请——送血——取血——输血输血申请1《临床治疗输血申请书》主治医生签字,预定日期2病人家属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3血库负责采血和储血,经主治医生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4亲友互助献血5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的去除,血浆置换等6对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血型配合性输血受血者血样的采集及送检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后采集血样2要求输血一次一人一份配血一次一人一管3交配血——紫颜色试管4送血库取血1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血库取血2凭输血申请单与血库工作人员做好“三查十对”三查:查血制品的有效期,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即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编号,血袋编号,供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血的时间,有效期,血液种类3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使用a)标签破损,字迹不清b)血袋有破损,漏血,c)血液有明显凝块d)学奖惩乳糜状或暗灰色e)血浆中有明显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第1页共10页f)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限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g)红细胞呈紫红色h)过期或其他查证情况输血1)两人核对2)三查十对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血中不能加入药物如需稀释只能静注生理盐水4)输血前后,两袋血间均需输入少量生理盐水5)输血先慢后快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1)发生输血反应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1、立即停止输血;2、采病人血及血袋剩余血送血库检测分析;3、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4、抢救病人;(2)血库收到输血反应的样本后,应立即进行分析:1、复核用血申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2、复核患者abo血型;3、复核输血前留下的供者血样本及血袋中剩余血的abo血型;4、进行交叉配血;5、进行rh血型检定;三、临床医生对出现输血反应的诊断思路1、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寒战、高热、心慌等临床表现应注意是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考虑是否是abo血型不合引起。2、输血后,血红蛋白升高达不到预期值时,应分析患者体内血的去向,要注意是否有内出血或胃肠道隐性失血(外伤失血除外)。3、输血后2周内患者血红蛋白“不符合规律”的降低,要第2页共10页警惕迟发性输血反应。患者多为反复输血或有妊娠史者,应考虑gvhd。第二篇:输血管理制度安全输血管理制度(一)交叉合血标本的采集1、确定输血后,责任护士遵医嘱采血。2、采集前检查输血申请单是否填写合格,若有漏填或差错,则不能采血。核对输血申请单与标本瓶上内容是否一致。3、认真核对病人信息。核对腕带上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年龄,核对检验报告单血型与试管标本上(条码试管)或输血申请单上是否一致,有任何疑问都不能采血。4、采血后在《输血申请单》上方及试管标签上正确填写采血日期、时间并签全名。(二)取血1、输血科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2、取血与发血双方必须共同进行“三查八对”并签名。“三查”:查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等。核对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血。无特殊情况1次只取1个病人的血。血液运输过程中应用专门容器盛放,避免剧烈震荡和高温,以防红血球破裂。3、注意鉴别外观不合格血液。①标签破损、字迹不清;②血袋有明显破损、漏血;③血液中有明显凝块;④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⑤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⑥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上面出现溶血;⑦红细胞呈紫红色;⑧过期。(三)输血1、遵医嘱输血,输血前由两名执业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血浆有无浑浊,如有疑问应立即与血库联系。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2、输血时,由两名执业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