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摘要:本文就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应试教育中学生的思维被严重的束缚;拘泥于现实的生活,对创新自信心不足,导致创新意识薄弱;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实践能力弱;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旗帜不再给学生的观念里灌输创新的概念。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17-01当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能力的强弱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中国大学生目前的创新能力处在普遍偏低的状态,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多数的大学生都只是遵循着课本上的知识和所谓前辈的社会经验。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曾说过:现在的大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如果一直在人云亦云的生活和思想中,对事物没有独到的见解,这”样的教育下,中国的未来甚忧。创新能力并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需要锻炼和培养的。就目前形势浅谈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1“”应试教育的指挥棒现在的大学生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其在小学,中学接受教育大多是老师机械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课堂上缺乏热烈宽松的气氛,学生很少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即使是“掌握的很好的知识,也只是运用于考试之中,换句话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平时学习的方式也很单调,基本上都是”“”做题目。这样,大学生的悟性,灵感在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基本上被埋没了,思维被严重的束缚。目前中国的高考体制并不能进行大程度的改革,所以,应试的方法和技巧会一直都在学生的学习上。比如在做题时,总是沿用最安全、最普遍的解题方法,以此拿到最高的分数,而不是从题目的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思维定势就会根深蒂固地存在了,学生只能是越来越会做题,能越来越得心应手地应对应试教育,却越来越缺乏创新能力。而到了大学,忽然要提倡有创新这个技能,却发现早就丧失了。2创新意识薄弱目前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比较低下,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大多已经具备了这“样一种认识:有了创新灵感还不够,还必须有为之付出代价”的思想准备。他们都渴望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积极吸收新的信息,不断充实自己,但又拘泥于现实的生活,对创新自信心不足,从而凸显出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新发展,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新问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8700万。在校大学生上网的比例已达到1200万,北京高校50%以上的学生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两小时,远远超出在校课堂的时间。网络对于高校工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帮助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自主性;另外一方面却对学生创新意识带来了冲击,有的大学生虽然有创新的兴趣,但是兴趣被网络丰富的内容吸引,一点点地被淹没掉。3实践活动参与程度低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观察,便能够产生灵感,能够发现创新的材料,即创新源自生活。我国大学生很多都是家里的宠儿,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导致动手能力偏差,实践能力较弱,眼高手低现象比较普遍。对于工科学生来说,通过理论的学习,真正掌握一些自主创新技术,这些不是纸上谈兵能够获得的,需要学生放开双手,进行实地研究与调查,并且积极地参与到生产中去。因此,参与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通过参与一些科技创新活动,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同时开拓思维能力,使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社会实践中去,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学校,缺乏与外界的实践,就会使学生少了与外界的交流,发掘不了问题,自然就不会想着去解决问题,所以创新意识也就不会出现。4少数存在创新意识教学的教师队伍在启蒙时期,遇到一个有着创新意识的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的旗帜下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去应试,不再给学生的观念里灌输创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