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摆的快慢》实录一、创设情境,直奔主题师: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套器材,我们要用这套器材来观察一种新的运动方式。(利用铁架台、线绳、钩码组装“摆”)师:现在我把它提起来,注意要拿正,不要往一边斜,然后轻轻一松手,不用推它,看,它运动起来了!你能用手模仿一下它的运动方式吗?(同学将手左右来回摆动,模仿其运动方式)师:你能给这种运动方式取个名称吗?生:摇动、晃动、摆动……师:你觉得哪个名称更确切些生:摆动更确切些。师: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摆动吗?都在哪儿见到过?生:见到过,比如钟摆、荡秋千、荡船……师:确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看到摆动。在科学课上,我们把这种装置叫做摆,把挂在下面的重物叫做摆锤,把细线叫做摆线,把摆动时的幅度叫做摆幅。(画出摆的装置图,并标出摆锤、摆线、摆幅)师:我们已发觉,摆摆动时会占用一定的时间。那么,它摆动10下,需要多少时间呢?你能推测一下吗?生:10秒、15秒、12秒、8秒……师:这些都是推测,我们可用时钟、手表、秒表等来进行准确计时(出示秒表)。秒表的使用方法已在课前介绍过了,下面就让我们边计时边跟着摆的摆动由1数到10吧!你会数吗?生:会。师:那怎样才算1次呢?生:从铁架台一侧摆过去再摆回来算摆动1次。师:对,来回摆动才算1次(在装置图上表示来回1次)。下面请一位计时员掐秒表,一位同学操作,其余同学数数,注意:等摆锤摆回来后才能喊“停”,这时掐表的同学也才能按结束键。(同学分工操作,测得摆动10次需要12秒)师:下面请各组同学选用桌上的材料(长、短不同的两条细线、3个钩码)也来组装一个摆,并测一测,你们的摆摆动10次需要多少时间。(同学分工合作,组装并测时)生:12秒、8秒、9秒、13秒、10秒……(老师将各组数据填写在记录纸中,并在展物台上展示)二、分析数据,合理推测师:请你分析一下上面的数据,说说看:你有什么发觉吗?或者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各组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怎么各不相同呢?师:对啊,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同学分组讨论,大胆推测)生:不同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不同,可能和摆线的长短有关。师:你能把推测表达得更明确些吗?生:摆线越长,摆动得越慢,摆线越短,摆动得越快。师:还有别的推测吗?生:不同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不同,可能和摆锤的轻重有关。摆锤越轻,摆动得越快,摆锤越重,摆动得越慢。生:不同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不同,可能和摆幅的大小有关。摆幅越大,摆动得越快,摆幅越小,摆动得越慢。生:不同的摆摆动10次所需的时间不同,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掐表的快慢、计数的方法)。师:那人为造成的因素,你觉得能克服吗?生:掐表的快慢、计数的准确性应该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认真些。师:是的,误差是难以避开的,但只要我们在操作时更认真、更认真些,误差是可以减小的。那么刚才都是大家的推测,有了推测,我们应该大胆地实验,你们小组想讨论其中哪个方面的因素,请商量一下,确定下来。(各组同学商量并确定打算讨论的某一方面的因素)三、预测困难,思考对策师:确定了要讨论的因素,但还不能急着动手,最好先定个计划,思考一下操作步骤、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法。如要讨论摆的快慢是否和摆锤的轻重有关,操作时该使哪几个因素不变,哪个因素发生改变呢?如讨论摆的快慢是否和摆幅的大小有关、和摆绳的长短有关,又该如何操作呢?(同学组内思考、讨论)生:选择一种因素进行讨论时,要控制好其他的因素,使其不发生改变。摆绳的长短摆锤的轻重摆幅的大小人为因素讨论摆绳√××尽量避开讨论摆锤×√×讨论摆幅××√注:认为不能改变的因素打“×”,认为可变的因素打“√”。师:说得很好,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在选择一种因素进行讨论的同时,要控制好其他的因素,使其不发生改变。生:测量摆线,力求准确,应是铁架台上端到悬挂钩码之间的长度。生:还有,为了不改变摆线的长度,第二个钩码不能钩在第一个钩码的下面,也就是不能串着钩。师:这点很重要,为了使摆线的长度不变,钩码之间不能串着钩,操作时应牢牢记住。生:老师,摆幅角度的大小比较难控制。师:谁有好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