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生产经营会议制度1.目的作用1.1通过会议,各职能部门汇报工作情况,使管理决策层掌握生产经营各项计划任务完成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关应对策略。1.2集中一起讨论工作中所发生的部门协调配合问题,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达到共识,使今后的工作得到改善,实现统一指挥,完成目标任务。1.3通过会议,将公司最高层的经营思想、方针政策和下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传达下去,使各部门按照具体的要求,发挥好职能作用,做好各自的工作。2.管理职责2.1公司生产经营会议是公司高层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会议,一般情况下总经理应主持会议,听取报告,下达工作指令。总经理不在由总经理委托其他人主持。2.2总经办负责会议的召集,会务准备、会议记录、印发会议文件、督察会议贯彻情况等方面工作。3.参加会议部门及应准备的资料内容3.1总经办3.1.1由总经办主任参加会议,并安排秘书人员做会议记录及有关会务工作。3.1.2应为总经理准备的资料:a.最近一次上报的经营各项统计报表。重点应放在营销与生产方面,如“产销状况旬报记录”、“产销控制表”等。(见附件)b.上次经营会议的决议执行情况。c.总经理需了解的其他有关资料。3.2市场营销部3.2.1由市场营销部长参加会议,必要情况业务科长可列席参加。3.2.2应准备的主要资料:第1页共4页a.最新接订单情况。b.客户抱怨情况。c.销售出货情况。d.订单变更情况。3.3生产部3.3.1由生产部长参加会议,必要情况下计调科长、动力科长及有关车间主任可列席参加。3.3.2应准备的主要资料:a.实际产量与计划产量的差异情况。b.产品出产超前和落后原因分析资料。c.生产能力及生产各要素的状况资料。3.4财务部3.4.1由财务部长参加会议3.4.2应准备的主要资料:a.预算与实际的差异。b.资金运行状况。c.需要与各部门配合的有关事项。3.5物控部3.5.1由物控部长参加会议,必要时采购科长、仓储科长列席会议。3.5.2应准备的主要资料:a.物资供应渠道及供应商的变动情况和物价波动情况。b.供需之间的平衡事项。c.物资库存及物料管理事项。3.6技术研发部3.6.1由技术研发部长参加会议。3.6.2应准备新产品开发及技改进度情况资料。3.7其他有关部门行政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质量管理部及信息管理中心等均应由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4.会议时间及内容4.1时间安排:每半月一次,若特殊情况,可临时召集。每次半天。第2页共4页4.1.1每月中旬召开的生产经营会议,主要讨论各项计划任务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4.1.2每月底(一般在最后一天召开)的会议,主要内容是总结当月的工作,并对下一月的目标计划和工作任务作布置。4.2会议报告及讨论的重点内容范围4.2.1产销控制异常的解决办法。4.2.2客户抱怨的情况及改善措施。4.2.3产品质量的保障措施以及当前应解决的重点事项。4.2.4确定及协调新接订单的生产排程或生产计划的调整。4.2.5供、产、销之间如何衔接配合,以及应急措施的决定。4.2.6有关人事调整的方案和意见。4.2.7其他生产经营中发生的重大事项。4.3会议的程序安排4.3.1首先由主持人通报上次会议的决议贯彻落实情况。执行好的给予肯定和表扬,反之,则要提出批评或追究原因。4.3.2工作情况汇报,由主持人安排发言顺序。4.3.3会议讨论阶段。4.3.4领导作总结性发言,对相关事项作出决定及下达工作指令。5.会议注意事项5.1因会议重要,规定参加会议人员必须亲自到会,不能参加者应亲自向总经理请假,并委派一名助理人员到会。5.2除了秘书人员对会议作总记录外,各职能部门均应带记录工具对与本部门有关的工作事项作好记录,以便会后执行、备忘。5.3汇报工作时一定要语言精简,不要拖拉,影响时间进程安排,应抓住主要问题和近期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事项。5.4注意会风,不得因工作意见的不一发生冲突,在讨论阶段可以发扬民主、畅所欲言,一旦作出会议决议,则必须服从集中、统一的指挥。5.5非生产经营会议讨论的事项不应在此会上提出,有些事项牵连的范围广、细节问题较多,需占用时间太长,也只能第3页共4页在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