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局长阿布谈藏生态保护森林工业】生态保护中林业部门职责去年夏天在一位老朋友的引见下我认识并采访了自治区林业局阿布局长,与他一席谈真是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明白了林业局不光管植树保树伐树,他们管的挺宽,事情蛮多,任务还挺重呢。那时正是要求退耕还林之时,我问局长,西藏打算还多少林。从哪儿着手。阿布拉笑着说,西藏退耕还林任务不重,更重要的任务是造林护林。去年我们做了个十年计划,其中之一就是长江上游芒康、贡觉、江达三县的"天保工程",中心内容就是要下大气力保护天然林资源,计划投资5亿多。其中有森林管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及保障体系建设等工程;另外初步概算13个亿是用于拉萨及周边地区的造林工程。对此国家很重视,自治区人民政府拨出专款1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第三个就是将墨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扩界更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不仅仅是地名之差,而是使保护区范围扩大了多少倍;羌塘自然保护区原是自治区级保护区,现已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如今这两个项目都已经批下来了,下一步就要按照规划及申报的建设项目动起来了,估计一期工程需要3-5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使自治区以上自然保护区数量达13个,保护区面积达38.5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31%。提起天然林资源保护,阿布局长说,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省,有林县30个,森林面积717万公顷(实际控制线内439.8公顷);全区森林覆盖率为9.86%。规划中我们划出天然林资源的80%为天然生态公益林区,今后10年间,全区天然林区除长江上游的"天保"三县外,还要对200多万公顷原始林和500万公顷灌木林按公益林保护,并且有计划地调减商品材采伐指标,1998年是22万立方,2001年要减到14万立第1页共5页方,做到今后只采伐区内自用材,锯材和原木严禁外销,做好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说到林下资源,其实非常丰富,这么多年我们对此认识不够,其实林中的养殖(家禽、家畜)、采摘(草药、菌类)、种植(树、药、经济林木)业,非常有潜力,大自然赋予人类以资源,就看我们如何利用了。我们森工职工经体制改革后,部分人继续采伐区内商品材,部分人转为森林保护工作并进行多种经营,其中就包括林下资源这块。今后一段时间对125万公顷天然林封山育林,对100万公顷天然林进行人工管护;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80万公顷,通过林业工人间伐、松土等林中作业,使之成为自生(种子发芽)林;抚育中幼林37万公顷,人工迹地(火烧、采伐)更新(种树)8万公顷;对区内32个宜林县的500万公顷天然灌木林的1/5进行抚育间伐(枝叶),可解决群众柴薪问题,其余4000万公顷进行"封山育林禁伐"等管护措施。说到植树造林,阿布拉滔滔不绝,好像那些数字都刻在他脑子里似的。据调查全自治区宜林"三荒"地有1300万公顷,植树造林大有用武之地。这几十年来,以工程造林为重点,"春、雨、秋"三季种树,近年造林面积平均约300公顷,成活率达到80%以上,保存率提高到70%以上。"九五"期间,全自治区共完成人工成片造林750公顷左右,封山育林2249公顷,人工迹地更新450余公顷,四旁及义务植树3千万株,种植经济林木约160万株;现有苗圃约670公顷,准备将部分发展为引种和试验场所,后在重点森林区建立了森林苗圃,计划年出圃株数520万以上。今后还要扩建苗圃,并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山南、林芝、昌都、日喀则等地,提高出苗率,实现良种化。植树造林山南一直领先,几十年来,他们组织机关干部在雅鲁藏布江边上义务劳动,植树几千公顷,使江边形成一道绿色屏障,景象非常壮观的;日喀则的平措书记做法也很特别,把县级干部召集来,请到大卡车上,边走边安排任务,分地界抓落实,近两年绿地覆盖率提高较快。对了,今年雨季我们还打算进行飞播造林试验,本着因地第2页共5页制宜,多林种、多树种,灌木、草本、乔木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在一江两河流域和XX市的宜林河谷地带及风沙侵蚀区,面积约为1400公顷,最高海拔为3800米左右,无论成功率大小,都会为今后大面积飞播作业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当谈到土地沙化,防沙治沙问题时,局长先生非常认真地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等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使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