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监督管理经验交流近年来,我们围绕扩大党内民主、加强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党内评议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双评”机制,切实保障了广大农村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拓宽了对农村党员监督管理的渠道,为新时期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新了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分类要求,明确评议内容。为提高党员评议工作针对性,我们结合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对农村党员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分类制定民主评议标准,提出不同要求。评议标准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充分考虑共性和个性特点,既从思想政治、组织纪律、宗旨观念、履行义务等方面提出共性要求,又结合各类党员特点提出不同的评议重点。对村组干部党员,主要从履行岗位职责、维护班子团结、落实党的政策、加强廉洁自律等方面提出要求;对无职党员,主要以设岗定责目标管理为依据,从带头发家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和完成设岗定责任务等方面提出要求;对弱势群体党员,主要从参加党内活动、支持支部工作,化解群众矛盾等方面提出要求;对外出流动党员,主要从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履行党员基本义务、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提出要求。通过把评议标准分类细化,使党组织的要求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目标方向更加明确,变“一刀切和一把尺子量到底”为“区别对待和分类评议”,体现了时代性和针对性,较好的解决了过去“党员不分类、标准太单一、特点不突出”的问题。二、保障权利,扩大党内民主。党员既是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的参与主体,又是被评对象。在党内评议中,我们坚持宣传发动是基础,全面参与是保证,认真评议是关键。一是深入宣传发动,保障党员知情权。各村党支部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广播、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民主评议的重要意义、评议标准和方法步骤,充分调动党员参与评议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召开党员大会,提高党员参与权。党内评议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必须以村支部为单位召开党员大会,各村党员参会率必须达到70%以上。充分考虑便于党员集中的有利时机,每年第1页共4页的集中评议活动一般都安排在6月份和12月份。今年5月,麻家渡镇党委统一向外出流动党员发出公开信,得到积极响应。在河北临汾承包铁矿的青年党员喻成名,带领在矿上打工的3名党员,按时赶回本村参加评选,在他被评为优秀党员后,高兴地为新修通村水泥路捐款2万元。对年老体弱或外出等原因确实不能亲自参会的党员,由村党支部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寄发信函等方式,向其通报情况、征求意见。三是认真开展党员自评和互评,确保党员发言权。在党员大会上,坚持党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面对面口头评议和背靠背投票测评相结合。首先,按照“我评人人,人人评我”的原则,支部成员带头发言,到会党员人人发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照评议内容总结成绩、查找问题、明确方向。在口头评议的基础上,由村党支部发放《党内民主评议表》,评议表上包括支部全体党员姓名、民主评议等次和说明原因。由到会党员进行无记名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类确定每个党员的党内评议等次。对党内外评议中反映的问题,允许党员给予解释和申辩,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保障了党员的正当权益。三、拓宽渠道,加强群众监督。为了扩大党内民主,提高民主评议党员工作质量,我们变过去单一的党内评议为党内评议和党外评议相结合,并认真组织党外评议,把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和保护好。一是明确党外参评人员范围,注重群众的代表性。各村都把非党的村民代表、村组干部、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住在本村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以及乡镇驻村干部作为群众参评对象,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经过群众公开推选产生的,各方面素质相对较高,在村民中享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各村群众参评人数按照不少于被评党员人数的原则确定。二是多种形式组织群众评议,注重党外评议方式的灵活性。对村域范围较小、全村人口较少、村民相互熟悉的村,召开党外群众参评会议,对全村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对村域范围辽阔、全村党员较多、村民不完全熟悉,尤其是新合并的村,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党外群众会对本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