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财产公开制度的困境及出路探析中国工会体制的困境与出路法1104班聂挺[摘要]。1948年中华总工会恢复使用,作为中国内陆唯一合法工会到今天已经走过了65年的历程。计划经济时代,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工会充分了发挥协调工人群众的作用。伴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尤其是大量私人企业的出现,这种一元体制模式的工会在维护工人权益方面显得越来越乏力。立足于我国目前特殊的经济体制和复杂的劳动关系,本文从角色冲突、地位冲突以及法律冲突的角度分析工会体制困境,并在总结以往经验和结合国外理论的的基础上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二元体制工会模式的工会。[关键词]中华总工会一元体制劳动关系工会困境二元体制中国的工会体制起源于192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组织广大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做斗争以争取民族解放的产物。1949年建国以后,根据宪法赋予的结社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具体规定,中华总工会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产生着重要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现行的工会体制已经不能够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然而,随着中国内地注册设立的各式各类企业越来越多,各地的劳务纠纷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广大职工迫切需要一个符合当前背景、行之有效的工会体制。一、中国工会体制的困境:三大冲突学界对中国工会问题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工会国家主义模式的弊端和工会程序技术的落后。①前者也是学界的第1页共9页主流观点,将我国工会制度的弊端置于太特殊的政治体制的视角下进行分析,本文也将在这一框架下对中国工会制度的困境进行延伸讨论。(一)角色冲突什么是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二条。“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章程也在总则中指出工会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工会制度诞生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国,并于19世纪在美国普及,这一制度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工人与资本家对抗中对维护工人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工会理论认为,工会是以维护和代表职工合法权益为职责的群众性组织。”②可见工会的本职角色就是工人利益的维护者,①对于这一观点颜江伟发表在《中共XX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03期上的《行政化与回归社会:中国工会体制的弊病与改革》一文有如下阐述:“学界对中国工会问题的分析,大致有两种思路。一种认为工会失位,是体制原因,国家主义体制必然使工会难以发挥相对独立的作用;一种认为工会作用不明显,是技术原因,工会自身程序技术上的落后导致工会功能难以发挥。”②参见颜江伟:《行政化与回归社会:中国工会体制的弊病与改革》[j],载于《中共XX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03期。当职工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它就要充当者保护伞的角色,同时这也是社会期望角色。然而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我国的工会由于高度的行政化,更多的受到行政行为的影响与限制,并不是单纯的扮演着维护职工权益的的角色。我国的工会制度体现的是一种二重性即社会性与国家性。2008年修正的工会章程总则指出我国工会职能有以下几点:1.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2.中国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建设和改革,努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第2页共9页3.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与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的民主管理;4.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①第一点是工会社会职能,后面三点则是工会的政府职能。前者可以说是中国工会制度的本色演出,而后者则完全是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将本应由政府履行的义务转嫁给了作为社会团体的中国工会。当将政府的职能与社会职能同时赋予一个社会法人,造成的后果就是角色的冲突。负担过重的中国工会就在社会角色与政府角色之间不断的摇摆,其基本的职能难以有效的履行。(二)地位冲突成熟的工会体制下,工会的存在都是独立的,工会不是任何组织的附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