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政府管理职能探析—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1研究背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最早是在1998年的行政改革中首先提出来的,经过近年的讨论试行,在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的一次会议上由温家宝总理正式提出。由于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尚属于新生事物,存在时间较短,尽管取得了较显著的成就,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各级政府的服务型职能建设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2007年10月15日,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2011年进一步明确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目前国内对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服务型政府职能本身的研究和对于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上。传统的政府已无法适应现代公共服务承担的广泛的管理角色的规定,要把以往政府单一化的治理模式改成社会和政府一起治理的模式。但是,要将政府职能转变并非那么简单的事情,它并非表层意义上的将政府职能弱化,而是应同强化政府职能相统一起来,把政府当成第三部门与市场共同发生反应的催化剂,推动现代社会向前发展,并给社会公众供应出高水平、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实现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职能的切实合理转变。从上海徐汇区的实例看:社会组织的参与者主要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因此,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公民建立一种诚信、负责的公民责任,培育以关怀公共事务、关心公共事业、关注公共价值等精神为主体的公民文化,就尤其显得重要。公民社会的充分发展以及现代合格公民的培养也会使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加的顺利,产生一种水到渠成的效应。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应该根据社会组织的自身特点构建起一套类似市场和行政的制度体系。通过这些文化与制度层面的建设,达到营造法律政策环境、重塑国家权力结构、由单一政府选择转向政府和社会的共同选择,用以促进服务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最终建立起两者之间平等、互助、协调的友好伙伴关系,从而实现政府对于社会的有效治理。上海徐汇区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模式为我国政府的转型提供了成功的先例与宝贵的借鉴经验。2文献综述第1页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最早是由刘熙瑞、张康之教授提出的。刘熙瑞教授从政府角色、管理方式等多个方面对服务型政府下定义,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上,服务型政府要实现由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由官本位向公民本位、由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的根本性转变,从而抓住了服务型政府最本质的特征。“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张康之教授把服务型政府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第一,不是控制导向,而是服务导向的政府;第二,不是效率导向,而是公正导向的政府;第三,是把工具效用与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的政府;第四,是包含着合作和信任整合机制的政府;第五,是德治与法治有机结合的政府;第六,是行政程序的灵活性与合理性相统一的政府;第七,在行政人员的行为层面上,是行政自由裁量权得到道德制约的政府;第八,是超越了回应性的前瞻性政府。(井敏2010年《国内服务型政府研究的四种角度》;刘熙瑞2009年《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张康之2010年《把握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理论方向》)在本文的参考文献中李传军的《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和内容》”中提到: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为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另外蔡放波的《政府管理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张向东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现阶段的描述》;陈党的《设服务型政府需要的"六个转变》为研究提供论据支持。(李传军,2007《服务型政府的概念和内容》)另外在对上海徐汇地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自己实际调差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