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连工作制度女子民兵连始建于1960年6月,历经半个世纪,在军队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子民兵连,成长为一支闻名全国的光荣连队。如今她拥有常规4个排,85名女民兵,成为建制独特而亮丽的连队。(2005年,上级根据任务需要决定在油田组建女子民兵高炮连,当时一些领导心里没谱:生活在蜜缸里的娇娇女,是否愿意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淬炼。没想到,通知一下达,油田各单位就有500多名适龄女职工报名,经过层层筛选,来自油田35个二级单位的85名职工加入女子民兵连。6年来,油田235名姑娘不爱红装爱武装,脱下绚丽多彩的时装,换上迷彩服,剪去飘逸的长发,换成干练的发型,相继加入女子民兵高炮连,用行动传递着尚武报国的接力棒,在津沽大地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现代版“木兰”从军赞歌。梅花香自苦寒来“穿上军装,生活和生命就被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当女民兵让我们学会了坚强、拼搏,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大港女子民兵高炮连第一任连长孙飞、指导员刘娜和女民兵们共同的心语。全连170余人次被评为“优秀"四会"教练员”、“训练标兵”,10余次参加上级组织的比武考核,次次夺魁。梅花香自苦寒来,奉献的青春靓丽感人。女子民兵连的姑娘们为了兑现军旗下的诺言,不畏艰难,以坚定的信念诠释忠诚。7月的津城,酷热难耐,训练场上几十名姑娘身着迷彩服,汗水湿透了衣背,但“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每一个人都热情高涨。身体素质不算太好的蔡世敏有太多的感触。训练场像大蒸笼,渐渐体力不支,但她咬牙坚持,当连长喊出“解散”的时候,她瘫坐在地上。野外宿营,训练场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野草丛生,夜静得出奇。熄灯号响了,排房内响起窃窃私语的第1页共7页声音,“太热了,睡不着。”“数羊吧,据说挺管用。”“啪啪……”打蚊子的声音掺杂其中。在不停的“烙烧饼”中,一夜过去了。女民兵们大都二三十岁,正是视形象如生命的年龄。然而,训练却让纤细的胳膊长出肌肉,烈日也把“白玫瑰”晒成了“黑玫瑰”。一些家属不放心,开着车偷偷到驻训地观察,禁不住感叹:“真没想到,这身军装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生产一线做模范2011年3月7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港油田油水井管理五组组长、女子民兵连民兵尤立红走上领奖台,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里接过鲜红的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证书。2006年加入女子民兵连以来,她严格要求刻苦训练,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军事训练先进个人。她把女子民兵连的好作风带到本职岗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成绩。在女子民兵连,像尤立红一样,训练场上当标兵,生产一线做模范的很多,她们始终牢记民兵的使命和责任,在本职岗位上为女子民兵连增光添彩。民兵连一班班长李永梅,先后获得技术能手标兵、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去年,她更是凭借过硬技术,一路过关斩将,摘得中石油职业技能大赛采油工银牌。“保卫祖国我们是战斗队,建设祖国我们是排头兵;参战支前我们是战斗队,建设文明我们是排头兵……”这是女子民兵连最爱唱的《中国民兵之歌》,就像歌词写的那样,无论身在哪一个岗位,她们都用过硬的作风和出色的表现,展现着油田姑娘的巾帼风采。中国XX省XX县区北沙公社(今北沙乡)女子民兵连,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岛部队实行军民联防的先进集体。早在1953年10月,解放军驻洞头某部6连进驻时,因公路尚未修通,大量物资靠人拉肩扛,北沙乡的民兵和群众就主动帮助。他们军爱民,民拥军。该连于1960年6月在原女子民兵排的基础上组建,汪月霞任连长。1962年4月起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岛部队实行军民联防,坚持同学习、同训练、同备战、同劳动,团结一致,结下了鱼水深情。她们经常帮助部队抬米拉煤、送柴送第2页共7页水、养猪种菜、洗衣洗被、修建营房。1962年夏,为粉碎国民党军窜犯大陆的阴谋,在连长汪月霞带领下,和驻岛部队一起风餐露宿,挖堑壕4500米,掩体52个。该连建连以来,为建设、保卫海岛作出了贡献。XX省政府和XX省军区领导机关于1965年12月给该连记集体一等功,于1978年9月授予该连“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称号。1979年9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该连“三八红旗先进集体”称号。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