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承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倡议书“螺丝钉”雷锋“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题记在上世纪80年代,学习雷锋的“一切行动听指挥”“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和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将雷锋精神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这些思想成为那个时代学习雷锋精神的主旋律。虽然雷锋的生命只有短短的22年,但他却树立起一座永恒的丰碑。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的名字因此响彻神州大地,全国上下也很快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生于1960年的韩振华用“席卷中国”来形容向雷锋同志学习的行动热潮。半个世纪来,每年的3月全国各地都会开展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在60年代雷锋精神就是“真善美”的代名词。但不同时代“雷锋精神”有着不同的含义。2012年4月,即将小学毕业的何玥,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肾和肝捐给了三个人。这不就是雷锋精神吗。她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你我。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14年里,高淑珍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而且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尽管在学雷锋潮流中,有图形式、凑热闹、敷衍塞责、作第1页共3页秀的,但50年来,雷锋和他所代表的精神却一直在激励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六七十年代的人们仍在留恋雷锋所带来的感动时,当八九十年代的人们已经开始怀念年少那段与“雷锋”相伴的岁月时,当义工和志愿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名字时,蓦然发现,雷锋与雷锋精神,其实一直与我们相伴,从未走远。雷锋精神早已渗透中国文化的肌理,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雷锋精神不仅温暖了国人的心灵,也照亮了世界许多善良人的眼睛。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道。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要学习雷锋对待事业的态度,学习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关心人、爱护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质。一个日本企业家这样感叹。“雷锋仅20多岁就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成为伟大的英雄,对人类是有贡献的。学雷锋无国界之分,把雷锋精神引进我们公司,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会改变员工的精神面貌,产生巨大的效果。”一位美国青年女教师在参观雷锋纪念馆后,深情地在留言簿上写道:“雷锋属于世界”。散文家杨沛霖说,雷锋精神被人接受,是思想的认同,心灵的契接,是一个灵魂出入另一个灵魂的碰撞、启迪和接纳。雷锋留给我们的这种精神是当代社会、同样也是未来社会的价值坐标。从革命年代到小康社会,一代又一代的“雷锋”在无私奉献,我们现在纪念雷锋,其实就是在间接地反思我们自己。希望不要把雷锋所代表的美好的道德,在反思的过程中失去。“雷锋”就是一枚螺丝钉,当社会需要他时。我们并不需要在形式上的留住雷锋,而是需要将自己理解的雷锋,留在自己心中,每天与他对话,找到与他相关的通道,并把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学雷锋最基本的就是要找回社会道德。当人们开始求真务实,才会开始讲道德,尊重讲道德的对象才会成为一种可能,这样一步一步,才能形成共识的道德规则。其实,“雷锋精神”一直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褪色,也没因世事的变迁而消失,反而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赋予了新的时代第2页共3页内涵,演变成了新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具有历久弥新的永恒魅力,同时也在在温暖着你我,在感动着世界。最后我想说,“雷锋精神”我们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缺少的,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永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