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研究【摘要】家庭是幼儿个性形成的主要场所。因为幼儿形成特定的个性,获得符合道德的社会行为,最初并且最重要的几年都是家庭赋予的。早期的幼儿与父母存在相互作用,情绪关系的性质对幼儿以后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家庭教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家庭教养方式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内容,还取决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同。【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幼儿;社会性发展目录..................................................1....................2....................2..................................2...............................3.....................................3.........................3一、绪论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成败的三个主要因素。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的结构等都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其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所起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入手,依次分析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和不同的教育方式,最后为父母提出了良好的教育方针。二、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家庭教育方式是指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态度和采取的具体教育方式,是一种行为风格。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教养观念(如儿童观、教育观、人生观)和已习惯了的教育行为。儿童初期的社会化发展对于也称作社会化。它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体等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根据研究,社会中基本上存在四种家庭关系,因而就有四种家长教养方式。第一种,独裁,专制型。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往往打压年幼者的独立性、主动性和自尊心,这无疑会破坏孩子的自尊、主动精神,自信心和他的发展潜力,并对个性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第二种,保护主义型。父母依旧是专制的内核,加以慈爱的外壳,其结果与第一种教养方式所造成的结果类似,并且会使儿童缺乏现实生活的能力。第三种,放任自流型。每个家庭成员各管自己的事情,父母亲不关心子女的成长、发展,儿童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指导而做出不良行为。第四种,民主合作型。这是最佳的教养方式,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既是亲密合作的,又是自由民主的,这种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儿童个性的健全发展。三、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各项行为所持有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家长的教养观念受其文化程度、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经济条件等的影响,通常还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教子观等。家长的教养观念通常体现在对子女的期望,教养方式和行为中。家长的教养观念制约着家长的教养方式方法,是影响儿童初期形成何样的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一般地可以分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三类。与专制型和宽容型家庭相比,权威型的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严格而合理的”。这样的孩子相对其他的孩子更加成熟、独立,具有社会责任感。宽容型家庭的孩子有更多的自由,社会适应能力强,但这种孩子缺乏教育,社会责任感弱,专制型家庭的父母往往过分保护孩子,过多干预,会限制孩子的发展,父母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社会化所起的作用完全不一样。四、父母对幼儿的教育方式不同家长的教育幼儿的态度、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不同的教养方式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影响不同。父母对幼儿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溺爱型。现在很多家庭是“四二一”结构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个人,父母两个人,再加一个孩子。孩子是全家的中心和焦点大人对孩子是无节制的满足、无原则的让步,孩子就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对孩子是百依百顺。家长对孩子的唯一要求是:学习名列前茅,孩子的一切我包办了,孩在温室中长大,从小很少接受挫折,缺乏坚强的意志,以自我为中心,社会适应能力很差。在学习上,总认为自己应该比别人强,如果竞争不过别人就嫉妒别人。权威型。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中应该有威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