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3G通信技术构建未来手机图书馆1手机3G技术的兴起1.1概念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1.2主要技术特点3G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区别于第一代和现有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其主要特点概括为:(1)全球普及和全球无缝漫游。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一般为区域或国家标准,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覆盖和使用的系统,全球统一标准。(2)具有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特别是支持无线网络Internet业务。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以提供话音业务为主,随着发展一般也仅能提供100kb/s-200kb/s的数据业务,GSM演进到最高阶段的速率能力为384kb/s。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业务能力将比第二代有明显的改进。它应能支持从话音、分组数据、多媒体业务等,能根据需要,提供带宽。(3)具有高频谱效率、高服务质量、低成本、高保密性的特点。1.3移动网络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已经被业界公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方向。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融合,随着3G网络能力的提升和Web2.0的发展,移动Web2.0的发展开始提速。移动Web2.0大大增强移动互联网各类增值业务的互动性,更加彻底地体现了参与、共享的互联网核心宗旨。以3G概念为主的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当今信息世界产生极大的影响。首先联网方式多样化,从14.4Kmodem到专线、ISDN、光纤、卫星网络等;其次,网络带宽的大大拓宽,无论哪种联网方式,它们所提供的带宽不断的扩大;而且,3G概念提供更多的服务,它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语音通信、网络E-Mail、信息浏览、FTP等,诸如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视频点播等新的服务和应用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目前,我国大学校园中超过90%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这几方面的变化将使得无线网络真正成为读者生活的一部分,读者可以享受快速而便捷的网络去观看缤纷的文献资源。2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图书馆UNS(ubiquitousnetworksociety)一词近年来在国际上被频繁地热烈讨论。它的意思是“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被认为是继信息社会后,全球各国一致公认的新的发展方向。手机图书馆业务在国内外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2G平台服务内容的单一性,影响了手机图书馆的快速推广发展。3G技术为构建“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图书馆”(ubiquitousnetworklibrary)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2.13G概念手机图书馆拓扑结构在图书馆中引入3G概念是必然趋势。在3G概念手机图书馆中,终端到终端的无线多媒体解决方案如图所示,无线网络发送无线多媒体和视频、声频信号,并将其编码解码;接收设备采用流式视频和先进下载技术的移动媒体软件,收看、下载和回放图书馆服务内容。2.2无线访问馆藏文献系统(OPAC)早期的手机图书馆,利用移动手机通过连接电信系统的互联网,接入图书馆馆藏文献系统(OPAC),这种方式在日本被称作“i-mode”模式。现在的主流手机都是browserphone,具有WAP功能。国内一些图书馆,如重庆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等,已经先行一步开通了手机图书馆,其主要服务还是查询、预约、催还等内容,个别手机图书馆也可以下载电子图书,但这些手机图书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3G概念手机图书馆。严格而言,3G移动电话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毕竟语音资料的传输只是3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也不是具有本地浏览能力的浏览手机,笔者更倾向于将这些设备称为手机电脑或行动终端机,也就是说未来单纯的移动电话可能会消失,一般人随身携带的移动通信设备将整合无线网络、数据储存与运算功能,本身就是一台小型电脑,通过它可以B/S模式连接OPAC系统,并能用其标准计算机键盘开展OPAC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