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交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能忽视农村党员的作用。农村党员,不仅是党联系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骨干力量。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富裕、农业的发展。如何正确评价、如何调动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个紧迫课题。一、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党员的主流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能够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农村改革发展。但是,也不能否认,少数农村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有很大问题,人数虽少,但危害无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具体体现在:1、丧失党性原则,不能带头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一些农村党员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过程中,一旦触及自身利益,就会讲条件、谈得失、拖后腿。2、宗旨观念弱化,不能很好地为农民服务,一些农村党员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忘掉了,不能自觉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己多为人少。对村里的公益事业不热心,对群众碰到的困难和生活疾苦不管不问,甚至与周围群众关系紧张。3、文明素质较差,不能倡导社会新风尚。一些农村党员参加赌博、参与封建迷信,还有一些农村党员包庇、纵容亲属违反计划生育和殡葬改革政策,带头大办婚丧嫁娶,对社会风气带来了不良影响。4、致富能力低下,不能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党员自身致富能力低下,自己找不到致富途径,安贫乐贫,不思进取,更不可能带领群众致富。先进性意识、党员意识淡薄,不能按党员标准严格自律。个别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缺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动力,极个别党员自律意识不强,受腐朽思想影响,崇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在群众中造成了极第1页共5页坏的影响。二、影响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因分析1、科学文化知识比较匮乏,制约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由于目前这一代农民所受的基础教育相对较差,造成了他们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低,对市场经济还停留在粗浅和模糊的认识水平上,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因此在发挥先锋作用上存在三个不适应:(1)政策水平差,有私心杂念,与群众要求的公开、公正、公道不相适应;(2)依法行政能力弱,与群众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不相适应;(3)驾驭市场经济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低,与群众盼望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2、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萎缩,大大降低了先锋作用发挥的力度。笔者所在的XX县区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的占36.2%,35岁以下的仅占11.9%,个别村的党员平均年龄近六十岁,大都头发花白、年老体衰。而农村青壮年劳力大多常年外出经商、打工,主动递交申请向党组织靠拢的入党积极分子很少,再加上有的支部负责人害怕“夺权”及家族、帮派等原因,有些村十几年都不发展一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人数逐年减少,逐步萎缩,使得有的村农村党员队伍成了“无源之流”。老党员受年龄、身体及观念的影响,往往不能身先士卒、带头发展经济,不能高瞻远瞩、当好基层组织的助手和参谋,在发挥模范作用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更多地当起了“举手党员”。3、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激励机制,引导力差。每年“七一”都要表彰先进党员,但在对先进典型党员的表彰上,精神奖励多,物质奖励少,政治奖励更少,与农村党员讲究实惠的特性有一定距离,使那些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没有强烈的成就感、荣誉感、自豪感,对未受到表彰的农村党员也没有刺激,引导力差。而在处置不合格农村党员的时候,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往往停留在违纪违法党员的层面上,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中出现的“无为党员、特殊党员”处置不力。4、一些党组织生活淡化,党员的党员意识、先锋意识弱化。有的村党支部严重存在“党组织生活淡化”现象,不能坚持正第2页共5页常的组织生活制度,有的不仅常年不开党员大会,而且党员常年不交党费,不过组织生活,甚至连“七一”也不开会,不搞活动。致使部分党员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