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2页附件2部分不合格项目的小知识(2018年CFDA食品抽检公告-整理)一、微生物1.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菌落总数是指单位食品中的细菌个数,包括各种细菌种类。食品中细菌来自食品产、储、运、销各环节的外界污染,食品细菌的数量表示食品清洁状态,由于细菌通过自己产生的酶分解食品成分物质,因而食品细菌数量越多,越能加速食品腐败第2页共62页第1页共6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2页变质。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超标说明个别企业可能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2.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反映产品的一般性卫生状况,用于判断食品受到粪便污染的可能性。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而导致。第3页共62页第2页共6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2页3.霉菌霉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真菌,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霉菌超标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是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被霉菌污染。霉菌属于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淀粉中霉菌超标可能是由于原料受到污染,或是在生产、存储、运输、销售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当而导致产品被霉菌污染。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失去食品的食用价值,并产生真菌毒素危害人类健康。霉菌属于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淀粉中霉菌超标可能是由于原料受到污染,或是在生产、存储、运输、销售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当而导致产品被霉菌污染。糕点中霉菌超标主要原因可能是原料或包装材料受到霉菌污染,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生产工器具等设备设施清洗消毒不到位或产品储运条件不当而导致。依据《食用小麦淀粉》(GB/T8883—2008)中规定,食用小麦淀粉中霉菌应当不超过100CFU/g。《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糕点、面包》(GB7099—2015)中规定,糕点中第4页共62页第3页共6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62页的霉菌应不超过150CFU/g。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失去食品的食用价值,并产生真菌毒素危害人类健康。霉菌在自然界很常见,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食品中水分含量和环境温湿度是影响霉菌繁殖与产毒的主要条件。受到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引起食品变质和食用中毒。在《蜜饯卫生标准》(GB14884—2003)中规定,蜜饯中霉菌的最大检出量为50cfu/g。霉菌超标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是生产过程消毒不彻底,或是储运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流通过程中样品受霉菌污染。霉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真菌,霉菌超标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是由于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引起霉菌滋生,导致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不合格。《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19300—2014)中规定,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霉菌的最大限量值为25CFU/g。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霉菌超标主要原因可能是原料或包装材料受到霉菌污染,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到位,生产工器具等设备设施清洗消毒不到位或产品储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