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总结篇一: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反思[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然而,伴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进行,许多问题也不断涌现。本文阐述了农村金融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对于我国金融改革的建议和对未来的展望。[关键词]农村金融现状;改革建议;展望1引言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自1994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虽然形成了金融体系,但是在这种体制下的金融格局并不完善。2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问题现状农村金融体系的协调发展是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成熟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却存在着诸多问题。21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由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功能的缺失,不能适应农村信贷特点,农民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大量资金外流等问题不断出现,使得金融体系并不能适应现行农村经济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市场相对滞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在国内四大银行在改制前后考虑到费用和成本,主要集中在城市,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日益萎缩。许多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主要面向城市居民。农信社和邮储银行从农村吸收的存款远远大于向农户发放的贷款数,这种不对称危及到农村金融发展和经济的稳定。22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落后、金融市场不发达农村金融体系缺乏信用,信贷考核机制也不利于信用维护。范文top100竞争有序、合理分工的农村支付体系还没有形成,金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使金融生态环境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另外,农村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相对比较单一,使农村金融第1页共6页市场不能够很好地分散风险。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机制和竞争主体,市场机制存在着金融压抑,机制不完善。23农村金融市场创新比较滞后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品种比较少。很多农村金融机构仍在使用传统的金融服务方式,以存、贷、汇业务为主,金融机构的性质多为篇二:关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市人大、市政府:根据部署,我行组织相关金融机构开展了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情况调研,现综合报告如下:一、涉农贷款余额及其结构变动情况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二、我市农业贷款基本情况。1、至2007年12月末,全市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85亿元,比年初上升17亿元,而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占比最大,各项贷款余额在2007年12月末达48亿元,占三家涉农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56%,比年初上升17亿元,其中:农业贷款18亿元,比年初上升5亿元,增幅35%,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7%,占增量贷款的27%。从农业贷款投向上看,投放于农副2、至2007年12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83457户,占有效农户的85%。累计发放贷款证54323本,其中小额信用贷款证15912本。3、全市共新建信用村153个,累计发放小额信用贷款1783万元,受益农户达5300户,建立农户联保小组56个,发放联保贷款1271万元,发放助学贷款23万元,受益学生40人。三、本地区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一)正规金融机构在“三农”方面惜贷的原因是什么。1.农业生产的固有风险。农业生产过度依赖于天气,一旦出现洪水等极度自然灾害时,往往损失巨大,甚至导致所有投第2页共6页入血本无归,国家在农业保险方面还不够完备,致使正规金融机构在放贷时慎之又慎。2.农业生产的收益低。农业生产投入多,收益慢,效益偏低,正规金融机构的商业化经营模式带来的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导致其对农业信贷投入兴趣不大。3.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农业信贷资金需求不旺。在经济发达地区,二产、三产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高,加之由于发达地区农民不再以农业为主,富裕程度较高,在农业生产中纯农业的信贷资金需求不多。4.农业生产的企业化运作不够完善思想汇报专题。目前,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以个人为主体,未实行公司化运作,在现代金融风险控制十分严格的情况下,此生产方式不能适应信贷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