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百企联村活动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乡村”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和“乡村面貌三年出现明显变化、五到七年实现大变化”目标,按照“自愿参与、项目推动、优势互补、互惠双赢、共同发展“方针,鼓励共建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产业延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转移为重点,把企业的资金、信息、市场、技术、管理等要素与乡村劳力、土地、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城乡资源优化组合、工农优势互补,为发展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科学发展新作出应有的贡献。二、基本原则百企联百村、共建新乡村”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注重方式方法,充分调动民营企业家投身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联村共建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共建内容可以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创新多样,共建对象可以自主选择,共建时间可以按需商定。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重点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坚持自觉、自愿的原则,动员、引导民营企业主动和自愿参与,不搞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和“拉郎配”帮扶关系和帮扶形式的确定上也要充分尊重双方意愿。二是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下达硬性指标,不搞“一刀切”帮扶资金、物资数额和帮扶项目规模上,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力自行确定,组织者不进行干预,不下达量化指标;工作导向上,要避免盲目攀比,严防帮扶者力不从心、好事办“砸”背上沉重的包袱。三是坚持义利兼顾、互惠互利的原则,民营企业家通过投资兴办帮扶项目,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得到实惠、学到致富本领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得到社会的认可,体现人生的价值,确保互惠互利,实现双赢。三、参与共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第1页共4页深入宣传发动、全面调查摸底、充分协商沟通的基础上,挑选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率先开展此项活动,不作数字要求、不搞形式主义。可以重点选择那些在人大、政协和工商联等方面作了政治安排的获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的或经营业绩好、社会影响较大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以及其他志愿服务新乡村建设的各类经济实体和志愿者。要注重充分发挥这些代表人士在百企联百村、共建新乡村”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通过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民营企业自觉参与新乡村建设。联村形式上,可以采取一家非公有制企业或一个商会定点联系一个或几个新乡村建设的试点村,形成结对帮扶,原则上一定5年不变。四、联村共建的主要内容企业参与共建活动,要紧紧围绕新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切实找准企业与乡村之间的切入点、共建点,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自主选择参与内容,创新联村共建模式,通过产业带动、村企联动、投资推动、科技驱动、服务拉动、外向牵动等多种形式,实现兴企富村、企村共赢。1可以在产业开发上联手共建。鼓励企业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和新的管理方式,帮助共建村理清发展思路、传授生产经验、提供融资渠道,提升产业水平,壮大乡村经济。鼓励企业将产业链条延伸到共建村新上企业配套的中小型项目。鼓励企业投资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根据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基地。鼓励企业参与农作物秸秆、乡村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建设,推动生态型新乡村建设。鼓励企业参与乡村工业专业村、休闲旅游生态村等块状经济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乡村商贸流通业的集聚和发展。2可以在劳动力培训就业上联手共建。鼓励企业通过订单培训等方式开展乡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务工技能,建立稳定的劳动力资源输送渠道,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促进乡村劳动力转移。发挥企业技术特长,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3可以在基础设施上联手共建。发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第2页共4页的作用,加大工业经济对乡村的辐射和反哺作用,帮助村庄搞好建设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支持企业充分利用现有集体建设用地,提高集体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参与乡村宅基地等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