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工作总结我县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工作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切实履行改善民生、落实民权的基本职责,狠抓工作落实,重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民政工作在新常态下呈现新亮点。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兜底保障作用进一步夯实1、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XX县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认定实施细则(试行)》、《XX县区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操作规程》、《XX县区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实施细则》、《XX县区开展“救急难”工作实施方案》、《XX县区医疗救助实施细则》,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制定《XX县区低保对象综合认定核算表》,科学设置低保对象家庭收入测算指标体系,并严格按照细则、规程核对和核算家庭收入。2、继续加大社会救助力度,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发放。今年,我旗城镇低保保障标准达到月人均608元,较上年提高4%;牧区低保保障标准达到年人均5091元,较上年提高17%;农村牧区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达到年人均9500元和7000元,增幅达7%和9%。全年,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442.16万元,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97.97万元,月均保障城镇低保对象1406人、1141户;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644.19万元,月均保障牧区低保对象2105人、1914户;发放城镇低保户电价补贴(每户115.8元)共计13.32万元;牧区低保户电价补贴(每户94.6元)共计18.12万元;教育救助低保家庭大学生177名,发放救助资金644万元;发放五保供养资金47.11万元,惠及59人,其中集中供养26人,分散供养31人。3、根据《XX市推进低保城乡统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全盟低保城乡统筹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要求,从3月份开始对全旗在册低保对象进行重新录入、核对、入户摸底、认定,第1页共6页完成了在册低保对象公示、调整工作,为20XX年按户施保、补差式发放工作打好了基础。4、逐步完善5层级过滤式医疗救助体系,把23种重大疾病低收入群众纳入城乡大病医疗救助范围,并在我旗选择两家医疗单位作为定点救助医院,全面实施“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平台,切实简化了医疗救助操作程序,医疗救助对象住院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达到了70%。同时,资助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孤儿、“三无”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众参加新农合和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全年,基本医疗救助102人,发放救助资金52.71万元;城乡大病救助爱心工程救助56人,发放救助资金32.3万元;救助重特大疾病人员14人,发放救助资金11.17万元;“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平台救助78人次,共计3.2万元。为2159名特困群众代缴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保险费32.39万元;资助3379名特困群众缴纳中华联补充医疗保险费共计27.32万元。为473名特困群体发放面值300元的门诊医疗卡共计14.19万元。5、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社会救助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部门合作机制,在苏木镇和街道办事处综合大厅建立一门受理综合服务窗口,设专人负责受理或转办,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性、突发性生活困难。全年,累计实施临时救助81户,发放救助资金19.68万元。6、按照上级关于社会救助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我旗扶贫攻坚工作目标,做好扶贫开发政策和牧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相对统一的家庭收入和贫困状况认定标准,严格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核、审批程序,依托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将151户、17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加大对因教育致贫、因病致贫、遭遇急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兜底保障力度。全年,教育救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共13名,发放救助资金45万元;医疗救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户、4人,发放救助资金1.7万元;实施临时救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户,发放救助资金3.1万元。切实履行嘎查“第一书记”职责,全力推进了帮扶嘎查第2页共6页“十个全覆盖”工程和“精准脱贫”工作,使贫困户找到了科学可行的脱贫道路,确保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顺利开展。(二)完善救灾救助保障体系,防灾减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