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方式,活化课堂效率襄阳市襄州区伙牌镇中心学校邱建波学习过程实际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最有意义,最应倡导的,最“本色”的,就是创设一种氛围,设置某种情境,使学生忘我地、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那种愉快的体验,探究之中,使其跃跃欲试,欲罢不能,其情感被激发,思维在碰撞,想象的闸门洞开,创新火花被点燃。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如何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呢?下面,我谈一些课堂教学的做法和启示:1.花点时间来想一想,让学生在“乐”中学。无论什么课,开始大都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供攀登的支架。课堂因此有生气,有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问题,用“想一想”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教《勾股定理的应用》这一课开始时,我设置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小蚂蚁的难题:如图,在边长为5cm的正方体木块上,A处有一蚂蚁,B处有一滴蜜糖,蚂蚁吃到蜜糖时爬行的最短路线是什么?有多长?此时,学生各抒己见,提出不同的路线方案,学习氛围变浓了。经过讨论得出一致结论——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开始了新课的探索。通过问题,教师创设了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2.花点时间做一做,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获得新知识。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勾股定理这节课中,利用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根据面积关系得出新知识—勾股定理,同时也达到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3、花点时间试一试,让学生在“悟”中学尝试练习,展现数学形成过程,增强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要求,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做数学”“用数学”的过程。例如,在《线段、角的轴对称性》这节课的教学中,在已经得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后,通过拓展举例:如图;AB表示公路两个新建的居民小区,现需在公路边增加一个公共汽车站,这个公共汽车站,这个公共汽车站建在什么位置,才能使两个小区到车站的路程相同?找出汽车站的位置并说明道理。通过尝试,让学生感知直接“用数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悟”。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展示学生的数学思考,就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展示学生的数学思考既能有效地激发困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又能提高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开展合作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如在教“线段中垂线性质的应用”时,学生解决如下问题有难度。问题已知△ABC中,∠BAC=90,AD⊥BC,D为垂足,E,F分别是BC、AC上的点,且BF是AE的中垂线。求证:∠1=∠2。由于该问题中隐含的条件较多,学生不易找出它们之间必然联系,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过一会儿,学生甲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证∠1=∠2。 由BF是AE的中垂线得BA=BE,∴∠BAE=∠BEA。又AD⊥BC,∠1+∠AEB=90,∠2+∠BAE=90,∴∠1=∠2。(师)学生甲平时是一位不喜欢开口的学生,他的精彩解答得到了大家的掌声鼓励(紧接着)学生乙由甲得到的∠AEB=∠BAE,又有∠1+∠BAD=∠BAE,∠2+∠ACB=∠AEB,∠BAD=∠ACB,∴∠1=∠2。学生丙:我想在AD与BF的交点处添加字母G,然后证△AGF为等腰三角形,再用三线合一定理得出结论。师:绝妙的想法,你证出了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了吗?学生丙:还没有。师:现在请大家帮助丙同学完成他的想法。看到学生们都在积极思考,踊跃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我为他们感到由衷的高兴,也尝到了展示学生数学思考,促进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成功体验。4、花点时间议一议,让学生在“活”中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通过独自思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从而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条件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