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具体化的策略----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宁夏大学郭鸿雁guohy1125@163.com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新制定的义务教育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其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后,在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方面,基本延续了十年前实验稿课标的思路,变化不大。较明显的变化有四点:一是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涉及高中阶段的内容(六至九级),只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级到初中五级)的内容。二是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更符合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需求;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更符合外语学习的内在规律。三是增加了小学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明确范围,使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更加详细具体,针对性更强,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四是对课程试验中意见比较集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和“教学评价”等内容做了重点调整,更符合当前多数地区的教学实际,案例和评析更加具体详尽,在实际教学中的可操作性更强。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第一部分前言说明课程背景与意义,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从宏观背景理解课程,把握英语教育的使命感。1、英语课程的国家价值。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改革与开放都离不开外语教育。中国的改革远比开放成功。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们的开放程度。而这需要全民的外语/外文教育。中国有必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因为义务教育是面向全面的教育。英语课程的个人价值英语课程对个人的工具性价值英语课程对个人的人文性价值英语课程对个人的未来价值一、课程性质英语是语文类课程,不是单纯的语言课程。就工具而言,英语是交流工具、认知工具、思维工具、发展工具,不只是交流的工具。认知工具帮助我们学习知识、认知世界。思维工具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发展基于英语特性的思维,弥补基于汉语特性的思维的不足。发展工具则是促进自己终身发展的工具。语文类课程当然具有人文性,这是英语课程本质的回归。我们的教学要做到:尽可能通过英语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这其实也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跨文化意识与能力不只是跨文化能力,其实义务教育阶段,意识更为重要。二、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比较实验稿和修订稿中的六条课程基本理念的标题,我们不难看出,修订后理念更好地体现了英语学科的特点,改变了原来课程理念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普遍性问题。这六条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理念涵盖了英语课程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课程的总目标和基本定位,所阐述的要点包括:英语学习的目的与价值;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与基本任务;基于语言学习规律的课程设计思路;基于语言学习特点的教学原则与方式;基于课程目标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以及基于课程实施的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和途径等,为实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一)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这一理念首先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基本定位,那就是要在英语课程中推进素质教育。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因此,课程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为目标,使学生成长为既有民族尊严又有国际意识的公民,为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这一理念体现了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即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完成国家规定的英语学习任务。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在面向全体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这条理念突出了语言学习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强调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体现出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