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形象分类及描写人物的方法。2、掌握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步骤考纲解读考纲解读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诗歌的形象考查角度: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分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物形象可分为两类:⒈⒉诗歌中的形象1抒情主人公自己(即诗人自身形象)2描写客体的人物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侧面描写:其他人、景、物(环境)细节描写(如联考题赵令畤《浣溪沙》)温故知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高考怎样考?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中诗(词)人的形象?2、诗(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诗(词)中刻画的某形象有怎样的特点?4、概括诗中某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考查题型(2013年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①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①篆烟:盘香的烟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5分)类题体悟学生样卷诗中“暑天倦卧,冬昼闲吟”描写诗人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预想此时应更好”表现诗人对未来的一种乐观态度,认为生活会更好。塑造了闲适乐观的隐士形象。“竹”表现诗人的高雅,“柴门”“狭径”体现出清净的环境,表现诗人喜欢闲适的生活,“倦卧”“闲吟”反映出诗人潇洒的生活。学生样卷诗人通过描写竹轩优雅闲适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向往之情,表达了诗人退隐生活的闲适自得,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竹轩风景的喜爱。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2分)通过对“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3分)参考答案概括特点+身份概括特点+身份分析依据(指出情感)分析依据(指出情感)如何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方法点拨: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2、从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节、侧面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寄寓的情感。(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份);(是什么)(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指明手法;(为什么)(3)指出意义(或情感)。答题步骤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例题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问题。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高人隐士形象。(2分)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2分)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分)概括特点+身份概括特点+身份分析依据分析依据指出意义(情感)指出意义(情感)指明手法指明手法我们来做一做。。。。。。嘴上说来终是浅嘴上说来终是浅绝知此事要笔行绝知此事要笔行巩固练习(2012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①游灵武②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②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