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独山县第二小学卢绍玉【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进一步的实施,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也在急剧增多。“隔代亲”、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依赖性和惰性日趋明显。学校重视道德教育,而忽视一些基本细节的道德素质的养成。因此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马虎散漫、懒惰任性、”等不良倾向。出现了“成绩优秀,行为习惯低下”的现象。【关键词】道德教育礼貌习惯学习卫生因材施教正文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进一步的实施,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也在急剧增多。“隔代亲”、父母的溺爱,导致孩子依赖性和惰性日趋明显。学校重视道德教育,而忽视一些基本细节的道德素质的养成。因此在少年儿童中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马虎散漫、懒惰任性、”等不良倾向。出现了“成绩优秀,行为习惯低下”的现象。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因此我认为应该注重小学生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一、学生礼貌习惯的培养让礼貌用语的使用成为一种习惯。“请、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些礼貌用语从上学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可又有多少孩子能坚持说呢?究竟怎样才能把它成为一种习惯?教师是一面镜子,所谓“言传身教”,要求教师不仅要以言语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且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影响学生。作为老师,我首先严格要求自己,随时随地使用礼貌用语,比如每当学生向我问好,我总会报之以亲切的微笑,说:“你好!”借了学生的东西还给他时,我总不忘说声“谢谢”,而且等待学生说“不用谢”。其次,教师还应从一件件小事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如进老师办公室前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开门喊“报告”方可进入;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对方把话说完,不要随意打断;回答长辈问话时态度要诚恳、恭敬;给长辈递或接过长辈给的东西时,要双手恭恭敬敬地递、接教师发现孩子做好事,要给一定语言的表扬,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付出有一定的价值。这样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变得很有礼貌。二、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卫生习惯的养成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的道德品质,历来注重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明确规定:穿着整洁,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事实一切教育都归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归于自己的习惯。因此,良好卫生习惯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班的学生好多是来自农村家庭,由于父母为工作整日奔波忙碌,很少有时间去照顾到孩子,因此班级里的学生个人卫生情况很差,一两个星期不换洗衣服的现象屡见不鲜,身上有一股难闻的异味。开学的时候,针对这种现象我感到有点手足无措,惊讶之余,我努力寻找如何将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纠正过来。于是我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与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再以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说明了注意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并向学生提出了如何纠正个人卫生的举措每天让值日生对每个学生的卫生进行检查,并把此项作为学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与1优秀学生的重要依据。如果一个星期内被检查三次不合格,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在老师的监督、指导、查漏补缺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同时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从而逐渐使学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三、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果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多下功夫,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抓起,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拿笔的姿势,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必须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养成的经过是重复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地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