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进城务工子女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分析(一)问题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1.心理适应问题:农民工子女心理比较脆弱,难以融入班集体的学习和生活,出现的心理适应问题比较多。2.学习态度的问题他们普遍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很多人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3.学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问题他们普遍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爱讲话,好动。4.学习的内容问题教材的内容安排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导致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较多。5.学习条件(基础)问题他们普遍学习基础较差,难以跟上正常的教学节奏;他们的家庭条件较差,难以提供正常的学习条件。6.教师教学的问题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教师教学在难度、速度等方面超过他们的接受能力,导致他们不适应学校学习。7.外部环境问题进城务工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教育子女的方法;进城务工农民工家庭环境较差,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二)原因分析1.心理适应问题(1)生活环境的改变的影响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由比较封闭和落后的农村来到城市,他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他们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生活环境需要一定的时间,有时候这个适应过程是很艰难的,由此导致他们难以融入社会生活。(2)频繁的转学的影响由于农民工工作的不稳定性,导致他们生活的地点也很不稳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转学很频繁,他们刚刚适应一个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就又不得不重新适应新的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他们普遍缺乏一种归宿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常此以往容易导致他们心理冷漠,不愿与他人和同学交往,因此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3)与父母缺乏交流1进城务工农民工劳动时间较长,基本上每天劳动的时间超过12小时,他们天不亮就要起床去工作,天黑了才能回家,每天和子女见面的时间很少,回到家里忙于家务和休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教育孩子。另外他们和子女有着明显的代沟,子女关心的他们不理解,子女对他们的管教觉得厌烦,他们和子女的交流很少。2.学习态度的问题(1)学生学习态度普遍较差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小学阶段大多就读于私立小学,这类学校办学条件普遍很差,校舍和教学设施非常简陋,教师流动性很强,但是教学任务很重,普遍采取教师包班制,一般人都不愿去私立小学任教,因此教师的文化水平普遍很差,教师只求不出大的事故就可以,对于学生学习和习惯、态度的培养关注不多,因此学生学习态度较差,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厌学比较严重。(2)农民工对子女的要求较低农民工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他们通常认为自己凭力气或手艺就可以在社会上混饭吃,孩子学得怎么样无所谓,初中三年关在学校里长身体,初中毕业就去打工,再说现在大学毕业生多如牛毛,读了大学又能怎么样?最终还不是在外面打工!3.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问题由于家庭环境和就读的私立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学生不可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甚至有些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都没有建立起来,习惯和态度更无从谈起。他们普遍存在着自由散漫的弱点,缺乏集体荣誉感;往往不太愿意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法制和纪律观念都比较淡漠,很容易就为一点小事发生冲突,影响班风和学风的建设;在学习上态度很随便,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讲话、做小动作,作业马马虎虎草草完成,上进心不太强;卫生意识很差,乱吃零食乱丢东西,做事常常缺少章法,但较能吃苦。4.学习内容的问题(1)目前新课标强调教学与社会生活、生产与科技相结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但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对这些了解太少,不利于他们的学习。(2)由于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来自不同的地方,而各地的教材却各不相同,转学来到城市以后,学习的内容、进度和要求可能差别很大,导致他们学习的知识有缺陷,要适应和赶上新的学习困难很大。5.学习条件(基础)问题(1)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学习基础很差,能力不强,而新课程标准淡化基础,强调应用和探究。课本对于计算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够,课本的例题2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