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改革中的德育渗透问题吴文娟〖内容提要〗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迫切性,因此,可从备教材、备学生、有针对性地布置有助于学生德育教育的课外作业等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改革德育渗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的话题。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修,不是造爱人。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在这方面,学科相比,语文学科较其他学科有一定的优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点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具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促使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德知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下面围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看法,求教于方家。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迫切性1、目前,在中学生中存在着法律观念、社会公德意识淡薄,缺乏诚信,价值观低俗、自我中心意识较突出等现象。主要表现在在家顶撞父母,父母唠叨几句甚至还暴力相向等;在校不遵守学校纪律,经常因为极小的原因打架甚至打群架,逃学打通宵暴力甚至色情游戏等,以上行为真是让老师、家长、社会担忧。2、这些问题孩子90%的父母亲都双双外出打工,成为了“留守孩”,这些孩子大都缺乏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而在家照顾他们的爷爷奶奶基本没有接受过初、高级教育,对孩子的隔代教育多是过分宠爱甚至溺爱,只会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了孩子的道德教育。父母假期回来也只是用钱来和孩子沟通,这容易让孩子觉得钱能解决一切问题,还没有真正的接触社会就认为金钱万能,物质决定一切。这些社会原因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3、学校教育不够重视,也让德育问题显得非常迫切。部分中学在评价教师的时候只注重重点高中的录取率,这样就使得教师只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略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真是“一可遮千丑”。学生只要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在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时学生不听也置之不理,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语文教师直接忽略这方面的内容。4、不健康的电视和网络环境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现在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长都为学生购买了手机甚至电脑,一些学生利用这些手机和电脑浏览一些不健康的暴力甚至色情信息和玩暴力和色情游戏等。电视上也为了达到收视率往往也播放一些不适合学生观看的电视节目,学生不懂得分辨,就全盘接受。这些不健康的因素让中学生变得叛逆,轻佻,甚至暴力。二、应对策略那究竟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个方面:1、备教材。深入钻研语文教材,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点,以便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德育、知育两不误。初中语文教材中承载着很多思想内容,一本语文教材包含着六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思想,通过四五篇课文来诠释这些主题思想。教师在备教材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按照教材的分类进行备课。例如爱国主义教育,经典地体现在初一课文《最后一课》中。这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注意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注重备教材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更重要的是备情感价值观,以便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小弗郎士的带领下,体会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母语的热爱,感受对祖国深切的爱。2、备学生。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注重备学生。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初中生的年龄大致在13至16岁之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既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念,又缺乏较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