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第一环节:分辨语境,读准多音字一、出示语境中的多音字。(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些字像变色龙,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出现不同的读音,我带来的这三个字“壳、好、藏”该怎么读呢?)出示:1.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贝壳、鸡蛋壳都是坚硬的,地壳也是坚硬的吗?2.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作家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3.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埋藏在地下的煤炭、矿石、石油、天然气都是珍贵的宝藏。二、学生分组辨别朗读。自己读一读——(不确定的)同桌问一问——指名读一读(正音)、男女生对读师:这样有多种读音的字叫多音字,读的时候可得留心了。第二环节:质疑引入,合作探究师:今天老师还想和大家来读一本特殊的书,它叫“石头书”。书有什么特点呢?(板书:一页一页、有字、有画、有知识)那么“石头为什么像书呢?”,先自己默读一遍课文,可以拿起笔把你认为石头像书的地方划出来。一、默读课文,思考圈画。二、交流石头和书的相似处。*外形像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预设:(1)揭示反问句的特点,读懂反问句的意思。师:这句话看上去是个问句,其实不在问,它的意思是?(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这样的句子叫“反问句”。(2)配“石头”和“书”的图片:像不像?哪里像?(联系实际理解,石头一层一层,书一页一页。板书:一层一层)(3)在朗读中体会反问句的特点:意思是什么,可得读出来。(就像)*石头上有字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预设:(1)读流利。(2)石头书上字有哪些呢?什么是雨痕?什么是波痕?(雨痕、波痕、矿物,展示雨痕、波痕、矿物图片,这是大自然写下的字)(3)比较句子,体会拟人化的妙处。(师:这样写又简单又清楚,为什么书上要这样写呢?)有哇,你们看:这叫雨痕,这叫波痕,这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上的字。(4)体会冒号用法:师读第1句和最后一句,生读中间部分。认识“:”,在哪见过它?(说话的句子,表示引出说的话)这里的冒号没有引出说的话,自己读一读,为什么用冒号?(后面具体写看到了什么。)师:小标点也提醒我们知识,读书的时候小标点也要留心啦。师生分句朗读,体会冒号的用法。*石头上有画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预设:(1)你们看到过石头上的画吗?(显示化石图片)这样的石头叫“化石”。(2)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下一段,上下段联系说理解)(3)出示补充的“化石”图片,说说能告诉我们什么?(辽西满洲龟~~大约生活在一亿5000万年以前一亿4500万年晚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时期。石头上有画,这些画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这是一本“石头书”啊!)*石头书告诉我们很多知识看懂了这些,用处可大了。这本书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预设:(1)显示补充图片,说说石头还能告诉我们什么?(2)关注省略号:出示朗读句子。这些知识都藏在这六个点里,这个标点叫做“省略号”。出示,齐读:怪不得川川和磊磊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三、概括课文,拓展交流(1)师:现在你知道石头为什么像一本书了吧,填一填,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出示提纲帮助概括:因为石头的,就像是一页一页的书;石头上有,就像书上的字;石头上还有,就像书上的画;我们从石头上,就像书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一样。所以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是能教会我们知识一本书。替换关联词,再填空:石头的,就像是一页一页的书;石头上有,就像书上的字;石头上还有,就像书上的画;我们从石头上,就像书能告诉我们很多知识一样。因此,大自然中的石头就是能教会我们知识一本书。(2)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