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是对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幼儿通过思维,不仅能认识眼前的事物,还能对过去以至未来的事物进行学习,扩展对环境中事物的探索。幼儿的思维是在婴儿期思维水平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下,以言语发展为前提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思维的发展经历三种水平,首先是动作思维,然后发展至具体形象思维,再后发展至抽象思维。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是两岁以前婴儿的主要思维方式,其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行动停止,则思维也随之停止。在幼儿初期,儿童更多的是运用直觉行动。我们常看到三岁小孩在玩的时候嘴里念叼念叼,不知道咕噜些什么,实际上他想什么就在咕噜什么。这之后,则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即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维。这是幼儿期的主要思维方式。幼儿在假想游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必然是他们曾经接触过的,如自己的妈妈或爸爸,在模仿中凭借这些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大约在5、6岁左右,幼儿开始发展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指依靠语言或文字、数字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比如幼儿无须借助图片,仅凭教师的讲述也能理解故事的情节。在整个幼儿时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但仍然保留着感知动作思维方式,幼儿后期开始产生抽象逻辑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就是利用抽象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活动的思维方式,如儿童对数概念的掌握和运用,对实物概念的比较和归类,对事物因果关系的认识等。不过,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很低。在幼儿时期,儿童不满足于只认识事物“是什么”,而要求认识事物中的“为什么?”因此,他们频繁地提出各种“为什么”的问题,使父母应接不限,有些问题甚至难于回答。尽管这样,父母还是应该鼓励孩子提问,因为提问说明孩子思维活跃,求知积极。为了发展幼儿时期的思维能力,家长可以进行这样一些训练:分类:要求孩子根据事物的特性,如形状、颜色、用途等,将事物分类。以衣服为例,可按各色分类,也可按深色和浅色分类,还可按大人穿的和孩子穿的分类,或者按上衣和裤子分类等。可以把这种分类活动变成分类游戏来玩。例如,它该放在哪一堆?让你的孩子看看你已经分好的一堆衣物:爸爸、妈妈、孩子各一堆。然后,每次拿一件衣服或物品,让孩子辨认应该放在哪一堆里,并让他去放好。让你的孩子帮助你将准备洗的脏衣物,按深浅颜色分开。比较:要求孩子比较事物的异同。例如,同是球,有大有小,同是捅,有深有浅,同是树,有高有矮,同是星,有明有暗;同是水,有冷有热等。又如桌子、椅子、床,虽然形状不同.但都是家具;饼干、面包、蛋糕,虽然形状、味道都不同,但都是食品,牛、马、羊、猪狗、猫,虽然大小、相貌、习性、叫声都不同,但都是动物等。也可以把这种比较活动变成游戏,孩子会更有兴趣。例如,比较上和下的区别,可以同孩子交替玩飞机和汽车,并引导孩子说话,“飞机在汽车的上面”’“汽车在飞机的下面”等。理解事物的性质和关系:要求孩子理解事物的性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某种东西有什么用途,某种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买某种东西应该去哪一类商店,各个季节应该穿哪—类衣服,各种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排列顺序等。可以用游戏方式,帮助孩子理解事物的性质及相互关系。例一.看看我们到了哪里?爸爸和孩子各拿一件玩具,如小动物、汽车或火车等能动的东西。开始爸爸领头走,孩子后边跟,让手中的小狗或小猫一会儿走到床前,一会儿走到桌旁,一会儿钻到床下,一会儿跳到桌上等,以便了解事物之间的各种空间方位。例二,积木游戏同孩子一块玩带色积木,通过玩积木让孩子了解积木的大小、形状、颜色等性质,以及摆到的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解决问题:要求孩子考虑如何解决生活中常碰到的问题。例如,怎样穿衣、扣钮扣,怎样穿鞋、系鞋带,怎样拿匙喝汤等。有时,可以人为地给孩子造成一点困难,看他如何解决。例如,想吃核桃,没有锤子怎么办?想喝水,水太烫怎么办?下雨天,想到屋外去,但没有雨伞怎么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