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约束的中国制造业进展路径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自始至终以资源约束为主线,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制造业进展的理论观点,着重从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和生态资源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在进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约束,并针对资源约束问题,提出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进展路径。 关键词:资源约束,制造业,可持续进展,进展路径 资源约束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经济进展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如何克服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了经济进展的本质。对于制造业资源约束的内涵界定,从最早的自然资源到对能源资源重点讨论,再到对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环境和制度的讨论,制造业进展过程中所受到资源约束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随着理论的演变和经济实践的进展,对制造业进展起约束作用的资源的外延不断发生变化。 一、资源约束与制造业 西方经济学关于资源稀缺问题主要分为绝对性稀缺和相对性稀缺。绝对稀缺论认为随着人们资源利用量的不断增加,边际成本增加,边际受益递减,人类最终在资源替代方面无能为力,经济进展会处于停滞状态;相对稀缺性认为资源稀缺可以得到解决,因为市场机制会促使人们明智地使用各种资源。一旦人们预期某种资源行将枯竭,这种资源的市场价格会表现上升,人们就会寻找替代资源对价格信号做出反映。无论是资源稀缺绝对论还是相对论,都传达了同一个概念:资源约束。 在现代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作为工业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的地位,是一国经济的基石和竞争力的基础。纵观世界制造业大国的进展历程,资源约束一直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日本在二战后制造业的迅猛进展推动了日本经济的振兴,但是到 20 世纪 90 年代,日本经济步人了滑坡,以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衰退为主要标志。究其原因,自然资源匮乏以及日本在经济进展中对资源膨胀式需求是导致日本制造业滑坡的重要因素。土地资源的稀少、水电煤气的高价格以及能源资源的匮乏导致日本制造业面临着比较严重的资源约束,极大制约了日本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曾经是头号制造业强国,但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的制造业出现了一系列连锁衰弱的现象。究其原因,巨大的资源消耗需求以及由此造成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加大了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是美国制造业出现衰弱的重要因素。英国也是曾经的制造业强国,但是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的丧失,同时又缺乏高科技资源的支持,导致英国的制造业不断地走向衰弱。近年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