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语言乃是家园VIP免费

语言乃是家园_第1页
1/4
语言乃是家园_第2页
2/4
语言乃是家园_第3页
3/4
语言乃是家园——关于写作的语言哲学及其他张全民(浙江宁波鄞州高级中学,邮编:315194)一、教学背景不久前,我和一个初中升学考试作文阅卷组的负责老师聊天,谈及中学生的写作,他有点不无痛心地说,现在中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语言思维品质在不断退化,空洞乏味的作文越来越多。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我带着两个学生到故乡的湖泊边看山看水,不经意间,我请他们描绘一下眼前的湖水,其中一个学生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四个字:“清澈见底。”可是,这眼前的湖水虽然很清澈,但却很幽深,丝毫也见不到底。其实,多年以来,在纸上谈兵式的传统语言教学中,我们的学生早就习惯了言说教师既定的说法,习惯了课本上现成的语言描述。见到山,总会很快地说是“高大雄伟”,以为非不言其高大就不成其为山;见到水,总会很快地说是“清澈见底”,以为非不见底就不能显其清澈。这样的语言现状,苏霍姆林斯基也在他的教育学著作中指出过,也为之深感痛心。因为不少老师从学生开始过学校生活的最初日子起,就把他们眼前那扇通往周围大自然和生活的迷人世界的门关闭了,学生再也听不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听不到春雪融化时水滴的丁冬响,听不到云雀的婉转鸣唱了,他们只是背诵关于所有这些美好事物的一些枯燥乏味的语句。因而,当这些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许多词和词组的时候,在他们的意识里并没有跟鲜明的表象以及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发生联系,并没有跟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或哲理思考发生联系,最终导致语言表达枯燥干瘪,空洞无味。苏霍姆林斯基曾以一种诗意的笔触来表达他内心的这种忧伤:“词从一朵散发芳香、生气盎然的鲜花,变成了一片夹在书页当中的干枯叶片,只能使人从表面上回忆起它的生气……”割裂了语言跟生活和世界的联系,割裂了语言跟情感和心灵的联系,语言就彻底丧失了它的终极意义,而写作也最终被架空而一无所有。二、教学构想写作的课型是一个序列,而这个序列其实有着它内在的教学层次,它不能凭空生发或中途起家。它不像阅读课,阅读课在现有作品的支持下,有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临时的切入有时很容易。因此,上写作课很难,尤其是上公开课,你必须要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写作状况,必须事先做一些教学调查和作业预习反馈,以便更有指向地进行教学设计。1今天参加这堂公开课的是新高一的学生,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刚刚完成初中的毕业考和升学考,是准高中的学生。而且刚刚编班完毕,还没正式开始他们的高中学业。于是,我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调查:1、走访初中升学考试的写作阅卷组负责人,阅读部分例文,了解初中毕业生的写作语言现状;2、预先布置作业,请学生摘抄自己阅读或写作中的喜欢的语言片断,从中了解学生的语言感知力。最后,从初中毕业生的写作现状出发,我把自己的这堂写作公开课定位成一堂启蒙课,而不是提升课,它在高中写作课序列中应属于前列,或是属于初高中的一个过渡课,只是想为刚刚从初中走向高中的学生打开一扇门。美国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说:“语言是我们所知的最硕大、最广博的艺术,是世世代代无意识地创造出来的、无名氏的作品,像山岳一样伟大。”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说:“语言乃是家园,我们依靠不断穿越此家园而到达所是。”奥地利思想家维特根斯坦也说:“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世界的界限。”只是语言的现状,遗憾的是如中国知名学者刘小枫所说:“由于科学思维的出现,由于逻辑和推论的发展,语言丧失了自己的感情内容。科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剥夺的过程,语言沦为一副骨架了。”语言是写作的灵魂,因此,在这堂写作的启蒙课中,我想通过语言的欣赏和语言的创作来使学生认识语言生成的流程以及语言的诗性和神性,从而建立语言和心灵以及生活的联系,从而热爱语言,热爱写作,热爱生活。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我努力避免传统教学的逻辑化、知识化、琐碎化倾向,避免概念的过多引入与干扰,努力提供一个简明的教学流程,让一堂写作课更多的考虑到学生作为人的主体性而充满一种欣赏、实践和体验,并由此相对自然地生成写作的一些认识和能力。整堂课分两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语言片断的品读,明确语言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语言乃是家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