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饰艺术》教学设计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蔡雷一、教学目标科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们对现代服饰艺术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对服饰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现代服饰艺术的艺术特征。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现代服饰艺术。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对现代服饰艺术产生兴趣。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懂得服饰美的主要原则,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着装,提高自己在服饰文化上的素养,树立新中国青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形象。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用有限的资料,通过讲述以及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等手段对服饰艺术有个大概的了解。三、教学设计理念:1.自主学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以一位活动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他的作用在于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情境,创造学习条件和鼓舞学习激情。至于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会将自主学习进行到哪一步,教师可以任其发展,充分体现出集体的智慧、现代的科学和网络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势。2.网络教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方式在逐步走向开放,网络教学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网络交互式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和局域网里师生之间的交互,应该将课堂开放到国际互联网。让所有的人能和我们一起上课,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上课的时间也完全可以延伸到45分钟以外,通过上网我们可以重返课堂。这样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熟悉和掌握了这种学习方式的学习者的发展,也就做到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整合教学A、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常规教学手段应该与信息技术优势互补,也就是说在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教学优势时,常规教学的优势不能放弃。B、多学科之间的整合。在教学中我尝试将科学,艺术,思想等多学科在同一课堂进行整合,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四、教学手段本课拟通过多媒体电化教学的手段,以视、听、议以及网络查询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服饰艺术的本质以及着装的基本原则。看看、想想、听听、议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五、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放映一段时装表演视频影像,引入课题。2.讲述新课:(一)服饰艺术的概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越来越讲究,近年来,学术界将服装称为服饰艺术。所谓服饰,是衣服和装饰的合称也就是除穿着的上衣下裳外,还包括首饰、领带、鞋帽、腰带、提包等等。(二)服装的分类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在服装的分类上大体有两种分法:从形式上分:裙子、裤子、外套、衬衫、内衣等;从功能上分:礼服、休闲服、职业服、运动服、演出服等。(三)服装的作用与本质随着人类的进步,人们穿着服装,不仅仅是为了掩身护体及保暖,还要求它能够美化形象。俗话说“人靠衣装”,更深一层,服装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正如郭沫若所说:“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既是重要的物质生活,也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还表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风貌,反映人们的物质文明,科学技术,审美习惯等。我国在唐代就曾出现过一个服饰文化的高潮期,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服饰,更是各具特色,绚丽多彩,源远流长。总之,素有“衣冠王国”的中华民族的服饰,有着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传统,体现了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观念,表现了人民的创造力和对世界服饰文化的贡献。(四)时装与生活服装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变得多样化,个性化。服装也不例外。所谓时装,是社会化了的摩登,受相当人数的崇尚,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并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审美要求,体现出设计师的艺术创造和个性美。我们对于时装,不能完全用生活服装的标准去评论它,欣赏它。如有些表演性时装,在观念上是非常前卫,款式上是非常超凡脱俗的。有时它也会成为一件纯粹的艺术品,只是供人们欣赏,并不能拿到现实生活中来穿着。(五)我国现代服饰发展状况我国现代服饰起步较晚,主要是十年文革带来的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