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朋友——浅谈如何创设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实验幼儿园李君我不是你们,但我愿意关注你们的关注我不是你们,但我愿意惊奇你们的惊奇我不是你们,但我愿意感受你们的感受……古人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简单的一句话,阐述了教师的职责所在。教育在不断的发展着,教师的角色和职责也在发生着悄悄的变化,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播的工具,而是更多的从师幼关系的角度考虑。《纲要》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师幼互动的思想,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从这种关系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它强调了师幼之间的一种平等、融洽、互动的关系。如何创设平等、融洽的师幼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观念思想的转变。“蹲下来”,做孩子的朋友和幼儿朝夕相处,我们每天都要讲很多话,而我们用的最多的一个词,那就是“小朋友”。说多了似乎也就习以为常,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其实,细细一推敲,它正是体现了师幼之间的一种“朋友”关系。我们可以将关系亲密的人称为“朋友”,那我们每天亲切的称幼儿为“小朋友”时,不是也应该用对待朋友的态度感情去和幼儿交流吗?只有我们将幼儿真正当作我们的“小朋友”,才会用朋友的身份于幼儿交流情感和看法,虚心征求和倾听幼儿的意见,赏识幼儿的优点和进步,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眼中的世界,才能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行为。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于幼儿沟通,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在幼师的时候,就有一位老师跟我们说过:幼儿和老师讲话时,是很累的,因为他们要长时间的仰视,所以,幼儿园老师与孩子说话时,要蹲下来平视着孩子。这样做,一是体现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二来避免因双方身材的反差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其实,“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与幼儿的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相处融洽,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和自己一起玩,一起成长。关注你们的关注案例:开展“你好!春天”的主题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今天我们一起开展了音乐活动“蜜蜂做工”。幼儿非常喜欢小蜜蜂,因此活动结束后,幼儿还沉浸在“嗡嗡”中,兴奋的讨论着有关蜜蜂的话题,一个幼儿对老师说:“你教我们画小蜜蜂吧。”其他幼儿立刻围过来,都想画小蜜蜂。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对活动内容的需求,我愉快的答应了幼儿。幼儿在创作小蜜蜂的活动过程中,充满了热情,而且认真细致,在我适时的引导下,他们从沟线涂色、再到剪贴,忙而不乱,井然有序,活动在一片轻松愉快的过程中结束,效果非常非常好,幼儿也非常的快乐。体会:当幼儿创作的小蜜蜂都在墙上飞舞时,幼儿的激情也随着蜜蜂飞舞,他们一有空就会围在墙壁前,兴高采烈的谈论着、欣赏着自己和别人的小蜜蜂。我深深的体会到:当幼儿的学习内容来源于他们的兴趣需要时,幼儿的求知欲才能得以激发,思维才能任意驰骋,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而教师所能做到的,不是一意孤行的按计划执行,而是应及时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幼儿的关注,弹性的调整计划。幼儿关注墙饰的热情之高让我很有感触:凡是幼儿动手创设的环境,就是他们最感兴趣、最乐意参与活动的地方,他们可以和环境进行对话,成为环境的主人。而教师为幼儿做的,就是为幼儿提供开放的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惊奇你们的惊奇案例:每次小朋友吃完饭,到外面休息看书时,凯凯总是喜欢趴在花坛里,好长时间都不动,回到教室时,常常满手都是泥。小朋友们都来告状,说凯凯在花坛了里捉虫子。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和他聊天,问他为什么每次都把手弄得那么脏。他告诉我,他发现泥土里有很多小洞洞,西瓜虫总喜欢爬到那些小洞洞里,他很奇怪,想知道西瓜虫钻到洞里去干什么了,就用手指头去抠那些小洞,想找到虫子的家。我鼓励并肯定了他的探索行为,并引导他继续观察,让他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了解更多的昆虫知识。后来,凯凯每次给小朋友们讲昆虫知识的时候,他总是那么的自豪。评析: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幼儿的好奇一方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