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明礼仪教育同盟一周六送孩子去学画。过谷阳新村的绿灯时,前方一位老年妇人,一只手携着个小女孩,小学4、5年级的年纪,踏着斑马线,穿过马路。我减速缓行,就在要越过斑马线时,小女孩回过身来,蹲下,似乎在捡刚才掉下来的什么东西。而此时的前上方,绿色的数字还在跳动。在急刹车的同时,我着实惊出了冷汗。二1、如果是小女孩一个人过马路,会不会闯红灯?2、学校做好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了吗?3、这个孩子家庭成员文明礼仪的水平如何?4、家庭重视文明礼仪教育了吗?5、如果不重视,那么在学校教育与家庭影响的博弈中的到底有没有成效?6、学校教育能否向家庭教育延伸?如何延伸?三我想,小女孩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是:不闯红灯。但是为什么会闯?因为是被两种手拽着闯的。一种是有形的手——奶奶的手,还有一种是无形的手——家庭社会言行的影响。如果教育仅仅是在学校开展,而终止于校门,那么以上的现象似乎告诉我们:文明礼仪等诸多的教育是低效甚至无效,国民素质的大幅提升还不知道要在此恶性循环中等到哪一代人。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结盟。四首先要做好学校教育。1、主题班会——抓拍校园、社会不文明现象,做成ppt,召开主题班会,让每个学生从旁观者角度去观看、去感受、去讨论、去评判,形成正确的是非美丑善恶观。2、文明之墙——把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良好的文明礼仪拍成照片,布置在班级教室的墙壁上,做成文明礼仪照片墙,不断提示、熏陶、引导。3、情境教育——在学生吃饭快结束时,现场讨论就餐之礼仪;在学生洗手时,现场讨论水龙头开多大,洗完后如何处理手上的水;集会时,让一两名学生走上主席台,体会一下自己坐在台上是如何期待台下的;当学生不能弯腰拾起纸屑时,把纸币扔到纸屑旁边;在黑板上演示上放学路上的交通规则……五举办由家长、学生共同参加的文明礼仪主题班会。(一)通过不记名问卷调查,摸清家庭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问卷调查有两部分组成,一份是学生问卷,一份是家长问卷。内容如下:学生问卷调查不文明行为家长1、偶尔2、经常3、没有存在不文明行为家长称谓1、爸爸、妈妈3、爷爷奶奶外公外婆1、有影响2、没影响3、影响较大对此你有何思考和建议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饭菜浪费骑车上机动车道开车违反交通规则行走闯红灯随手乱扔果壳纸屑说话带有不文明词句家长问卷调查不文明行为您1、偶尔2、您是孩子的1、爸您觉得对孩子1、对此您有经常3、没有爸、妈妈2、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影响2、没影响3、影响较大何思考和建议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随地吐痰饭菜浪费骑车上机动车道开车违反交通规则行走闯红灯随手乱扔果壳纸屑说话带有不文明词句(二)主题班会以“论坛”的形式召开。四名家长、我、2名学生坐在教室前方,其他同学坐在位置上。1、情景再现——本文开头的一幕2、请家长和学生对此现象思考讨论3、提出主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盟”4、出示问卷调查的数据和结论5、“缔结盟约”a每日短信提示——今天你……了吗?b每周月一次家长反馈c家长文明风景线——家长提供照片,在教室制作图片墙和班级电子影集(放在qq群共享文件里)d言传身教家长QQ群镇江市第十中学江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