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工程”“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党中央确定的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之一。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遵循中央这个重要精神,在市委及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督导组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帮助下,我局在全面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重点实施了先进性建设“长效工程”,获得了一些实效,推动财政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在获得XX市“文明单位”、“党建先进单位”、市直机关“先进职工之家”、“模范职工之家”等多项荣誉的基础上,2005年我局获得国务院、财政部、市委、市政府等各类表彰奖励70余项,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被国家体育总局评委“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在市政府目标考核中连续三年得分名列第一。回顾这段理论实践与工作历程,感言和收获很多,在理论认识上获得的飞跃和党员素质的普遍提高,将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一、加强有财政机关特色的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所谓“机制”,按照《辞海》的注解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我们理解,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就是由一系列制度规范起来、由一整套组织机构组成起来的党组织的内部关系和党组织与党员的相互关系及运行机理。这个机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党规党法(特别是《党章》)规定的党的各项制度,二是贯彻、执行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配套制度、具体措施和有效方式、方法等。机制基于制度,没有制度,机制就是空中楼阁;机制又不等于制度,只有制度而无执行制度的责任人、责任制和有效措施及方式方法等,制度只能被束之高阁。第1页共7页我们认为,经过长期的建设,我们党对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已经明确,规范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制度也已经制定,但如何实现与落实,还要靠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不懈努力。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党的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具体的规章制度有的不能涵盖新的情况,有的已经过时,有的对新问题的界定不够明确、实践中不易操作。此外,还有对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因此,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点,是运用具体制度、具体措施等形式,将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些成功的具体做法和新鲜经验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保证党员队伍“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在关于建立“长效机制”的通知中,要求建立四个方面的长效机制:一是党员学习培训,二是扩大党内民主、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三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四是党建工作督导检查;曾庆红同志视察重庆时,提出要建立党员学习、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和党内民主参与等五个方面的长效机制。将上述要求综合起来,结合我局的具体实际,着眼于推进财政工作,我们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坚持“入口严”与“出口畅”相结合,形成保持党员先进性的纳新吐故机制。严把“入口关”,从源头上提高党员的素质,疏通“出口关”,严肃处理不合格的党员,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的重要条件。通过制定、贯彻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党员、处理不合格党员等制度,我局初步建立起了党员纳新吐故机制。在运行中,我们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深入工作第一线,及时发现“好苗子”,采取挂钩帮扶等做法,积极做好培养发展工作。同时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和分类管理、慎重处置的原则,保持着“出口”的畅通,促使党员队伍在行为上体现先进性、形象上保持先进性。二是坚持学习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形成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提高养成机制。思想先进,是保持先进性的前提;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和独特优势。通过制定贯彻落实“三会一课”、中心组学习、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