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篇: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环境监测站实验室认定的实践与思考摘要:结合实际,提出了实验室认证审查的工作重点:明确实验室认证审查认可依据;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充实监测仪器设备,保证申报项目真正具备检测能力;加强岗位练兵,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全新机制—按章行事;认真执行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整改必须及时有效.主题词:实验室;认证;审查认可;实施;持续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加入wto后,检测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能否提供准确、公正、权威的监测数据,出具高质量的监测报告,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并得到社会各界的信赖与认可,关系到环境监测站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实验室资质认定是环境监测站提高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信誉度的一种途径。现结合实际,谈一谈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审查的思路。一、明确实验室认证审查认可依据我国入世后,对检验机构的考核标准也需要与国际上对实验室考核的标准趋向一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为解决重复考核和与国际惯例接轨问题,同时又兼顾我国法律要求和具体国情,制定了‘二合一'评审标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该‘二合一'评审准则于2000年10月24日发布,并于2001年12月1日实施。该《评审准则》不仅涵盖了gb/15481—1995《校准和检验实验-1求对原质量手册进行全面修订,并编写行之有效的程序文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将监测工作的全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其他方面,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地、协调地把影响监测质量的技术、人员、资源等因素及其质量形成过程中的各个活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加以有效的控制,(如:布点、采样、样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分析、数第1页共14页据处理、综合分析评价等)具有可操作性,便于质量体系的顺利实施与运转。并应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方案,具体方案如下:1.布点监测点位的布设应根据不同的监测任务、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分析方法等,按照监测技术规范有关布点原则(如:尺度原则、信息量原则、经济性原则、不断优化的原则、可控性原则)进行布点的优化选择,以最少的点位获取最有代表性的监测数据。2.样品采集2.1采样频率、采样时间和采样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及要求的不同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有关规定执行。要求在数量、时间、空间上能正确反映监测区域的主要污染物浓度,波动范围及变化规律。2.2样品采集前应事先校正采样仪器,检查容器、器械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按规定选择、洗涤器皿。采样时间、地点、采样项目、频数等由有关科室按规定通知采样人员,保证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其数量和质量应能满足分析需求。-3大,加标样不得少于总数的50%。若加标回收率达不到要求,需重新测定,还应增测同量加标回收样品,直到全部符合允许差为止。3.1.1.3质控样品质控样一般根据需要由分析人员配制,但必须用标准样品作比对分析以确定其保证值域。质控样品可用做绘制质控图,也可作为校对标准曲线的标样。3.1.2监测分析人员的他控措施3.1.2.1密码平行样质控人员在采样或样品分装时,将部分样品取平行双样编上唯一性标识,检查样品测定的精密度。3.1.2.2密码加标样在所测平行双样中,按50%的比例由质控人员向其中一份准确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成份的标准溶液,(以增加原浓度的第2页共14页0.2—5倍为宜)。混合编号,检查样品测定的准确度。3.1.2.3密码标样在加标无法实现时使用,采用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或质控样品作为被测样品,同整批样品混合编号进行测定,代替密码加标样。3.2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也可以说是实验比对,是建立在实验室质量管理基础上,是两个以上的实验室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分析控制样品来实现。3.2.1由省级站提供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贮备液与本站实验室-5四、加强岗位练兵,提高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由于环境监测站数据、报告和其他技术服务的质量与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有关系(这种关系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这就要求环境监测站加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