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三步学练阿西莫夫第一步课前预习◎学法导引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阿西莫夫认为,“科学是个极具活力的领域,而且它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科学的新进展而欣喜,“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令人敬畏的新疆域感到惊奇”。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学习时把握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思路。运用对比阅读,比较分析每篇各自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培养学生善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Asimov)(1920—1992),是美籍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多产的作家之一,闻名遐迩,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以他的名字为号召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基地》、《机器人》等系列是阿西莫夫最脍炙人口的代表作。《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是一部全面介绍人类以科学的方法为工具,努力探索宇宙奥秘的科普著作。2、背景资料: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认为,“科学是极具活力的领域,而且他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科学的新进展而欣喜,“对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令人敬畏新疆域感到惊奇”。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识记字音骨骼(gǔgé)鸟臀目(tún)蟾蜍(chánchú)两栖(qī)岛屿链(yǔ)潮汐(xī)陨石(yǔn)◎词语积累【劫难】灾难;灾祸。【致密】细致精密。【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漂移】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应急】应付迫切的需要。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A、褶(zhě)皱劫(jié)难骨骼(gé)深渊(yuān)B、蟾蜍(yú)鸟臀目(tún)地壳(qiào)陨石(yǔn)C、岛屿链(yǔ)二氧化硅(guī)两栖(qī)撞击(chuàng)D、潮汐(xī)陨石(yǔn)衍射(yǎn)追溯(suó)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组()A、流逝琉璃硫磺锍元素B、溶化融化熔解榕树C、斯文欺侮期中下棋D.漂移飘逸嫖客鱼鳔3、为下列句子的画线部分替换一个词语,并保持原意不变。①“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②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③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④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4、解释下列词语。①遗骸:②追溯:③劫难:④致密:5、恐龙,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你能否举出两例你知道的一些恐龙的名称?①②6.文学常识填空:两篇短文选自国_______作家_______的作品,两篇文章同为________。我国的“恐龙之乡”是四川______________(地名)。参考答案:1、A(B蜍chúC撞zhuàngD溯sù2、B(溶解)3、①绝大多数②各种各样③相当长的一段④也许4、①遗体、遗骨②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③灾难、灾祸④细致精密5、①霸王龙②雷龙③翼龙④蛇颈龙⑤鸭嘴龙6、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科普作品自贡第二步课堂学习◎内容结构《恐龙无处不在》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