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大危机与新政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通过查读《美国的悲剧》,使学生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搜集并处理历史资料信息的能力,充分认识和理解美国悲剧的所在。2、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特点及作用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正确、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罗斯福其人及新政措施、作用、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自主阅读本课内容并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查阅有关《美国悲剧》的有关资料,选取某些片段在课上交流。2、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让学生进行活动与探究:从全班选出几个同学,扮演大危机年代的美国记者,其他同学扮演工人群众。记者采访,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再现历史,以创设情境来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进行讨论和评价。3、通过上述活动促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学习,能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多课前准备:学案、多媒体课件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真正懂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2、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矛盾的尖锐化。2、懂得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是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调整,以摆脱经济危机。这是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但它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3、让学生体验到罗斯福在面对危机和困难时,以自己的学识、胆略、才干和克服危机的决心,赢得了民心,以压倒多数选票竞选获胜;走马上任后,大刀阔斧实施“新政”,并取得成效的伟人风范。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达成反馈板块一:新课导入由故事导入。倾听顺利导入新课。板块二:大危机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上面这么奇特的情景?用影视展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景象。结合课本,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结合课本,独立思考。问题1:一问一答,学生回答。(目的:直观感受历史,告知学生在这繁荣的背后,却问题2:[演示资料](多媒体演示)[思考问题]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请你分析一下1929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如何。问题3:情境再现,整体感知“黑色星期四”及其带来的影响(本课重点与难点所在)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后面潜伏着危机,就在资本主义世界的一片欢乐声中,资本主义危机突然降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巨大灾难中。[材料阅读]小组讨论:(1)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种种奇特的现象?(2)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独立思考,得出答案。结合材料,同桌讨论,互助学习。独立思考,得出答案。结合材料和课本,独立思考。结合课本,独立思考,按要求填表。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失调。)问题2:一问一答,学生回答问题(目的:通过创设以上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并认识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本身就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国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在这种社会现实下,进步的知识分子愤怒地批判了美国社会制度的弊端。)问题3:一问一答,学生回答问题3:(目的:学会列表总结知识的方法。)(3)暴露了资本家的什么本性?在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之后,教师进一步分析,得出经济危机的原因:板块三:罗斯福新政问题4:品味伟人风范,探究“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本课重点与难点所在)(1)针对“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一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罗斯福是如何解决的?(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再设问: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其目的是“以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中心”,“制订各工业企业经营规范,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问题5:[思维拓展]——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说明了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