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逢入京使》导学案 北师大版VIP免费

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逢入京使》导学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1/2
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逢入京使》导学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2/2
课题逢入京使主备人审核人课型新授第1课时授课时间2013年月日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方法朗读法、背诵法、品析法教具课件、相关材料导学过程及内容解析点拨个案补充一、作家作品、背景: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二、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诗句: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三、品析(分析)诗句: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豪情满怀,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情感。“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第二句:“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诗人因思乡而泪流满面的样子。真挚的情感显示了英雄内心温情婉约的一面。下句写的是实情。第三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中考衔接: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最后一句诗:“凭君传语报平安”。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和开阔豪迈的胸襟。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四、主题:本诗记述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并托回京使者带平安口信以慰藉思念自己的家人,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五、作业:背诵课文。六、中考衔接:2010年四川乐山中考语文试题《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他们诗人是平安的。②答:A、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B、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C、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甘肃省金塔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逢入京使》导学案 北师大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雨丝书吧+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乐于和他人分享知识,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