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教学案例1.基本情况1.1授课对象学生来自三十一中八年级学生,基础较为薄弱,但是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预习基础,历史综合能力及其良好的讨论能力。1.2教材分析所用教材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第二十三课。本节是本册世界古代史部分的结尾部分,也是教材中对前期简单世界历史教学的一个概述与总结,学生在之前简单学习了世界历史各区域文明的发展状况,使得学生已经了解了具体各文明的发展特点与线索,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有更加明确的框架线索,因此对于本科,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究两种文明交往方式的条件,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问题环境,促进问题教学的展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等基本史实,说出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简述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民族、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列举古代文明之间交往方式的类型,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亚历山大、马可•波罗的材料,讲述他们的故事。分组讨论:暴力冲撞与和平往来,哪一种方式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通过讨论,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平交往的重要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文明之间暴力冲撞与和平交流典型事例的学习,认识和平交往对文明的扩展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代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是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方式及意义。难点是如何理解暴力冲撞也是人类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现代社会辉煌的人类文明,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不同种族、不同区域的文明展现了不同的形成方式。有和平的,田园牧歌式的交往方式;更有充满血与火的暴力冲突的方式,这两种方式作用的结果是文明的发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世界古代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一、预习检测:探究1:指导学生阅读P118小字部分,提出问题:耕田人、牧羊人分别代表了古代社会中怎样的生活方式?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交往,一方面表现为经济往来,以和平友好形式呈现,另一方面表现为游牧文明由发展迟缓,不断对农耕文明进行侵扰抢掠,而农耕世界的文明大国一旦国富民强,也会对游牧文明进行掠夺和征服,这一方面则以暴力冲突形式呈现。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能否从中国历史中找一找耕田人与牧羊人交往的实例,向大家介绍。探究二:碰撞中的交融古代社会中除了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往以外,古代历史中文明之间的关系更多表现为一个区域的文明与另一个区域的文明之间冲突。1.希波战争发生于古波斯帝国侵略希腊城邦的战争。指导学生看地图册P32~33,《古代文明之间的冲撞与交融示意图》,找到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崛起于西亚的波斯帝国,古波斯向爱琴海地区扩张,威胁到希腊城邦的安全,希腊城邦中最强大的雅典和斯巴达奋起反抗。从公元前492年到公元前449年,波斯向希腊发动了三次进攻,最终,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取得了胜利。请学生(课前安排)介绍希波战争中最著名的两次战役: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经过这场战争希腊城邦完全控制了整个爱琴海,掌握海上霸权,更重要的是以波斯帝国和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发生了第一次大规模冲突,同时也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一次大交流,促进了彼此交往。2.亚历山大东征指导学生回忆以前知识,提出问题:希腊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学生回忆回答:希腊各城邦之间的混战。希腊走向衰落的同时,北部马其顿迅速崛起,这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城邦,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位赫赫有名的统治者,他就是亚历山大国王。指导学生阅读P119课文小字,看插图,了解亚历山大的经历。提出问题:后来亚历山大之所以能够成就伟业,与其自身的哪些品质有关?志向远大、为人慷慨、胸怀宽广、身先士卒。观察《古代文明之间的冲撞与交融示意图》,找到自公元前334年开始的亚历山大东征,先后扫荡了哪些地区?包括:埃及、巴比伦、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军队所到之处对被征服地区进行野蛮的侵略和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