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一、教学目标1、了解“年轻精神”的品质。2、体会情理交融的语言特色。3、学习本文的构思的巧妙及正反对比的手法。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讲演稿的写法,2、学会写简短的讲演稿。三、自学交流(一)、简介郭沫若及萧红。(二)、检查预习1、字词注音:泳博溺舐2、解词:①博爱②畅泳③打抱不平3、“年轻精神”的品质是什么?(三)自读课文,指导其运用“圈点读书法”把文中重要词句圈画出来,并思考问题。1、讲演稿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密切相关部分组成,你能找出本文的主体部分吗?2、由此思考,课文开头几段文字是不是题外话?为什么?3、课文结尾部分,从内容上看作用是什么?(四)、思考讨论:接到五分钟讲演的任务1、原打算怎么演讲?后来又为什么改变计划?2、作者如何看待“年轻”的?(“年轻精神”的实质是什么?)你能否从文中找出关键的体会。3、讲演者阐述了年轻精神的三个特征,它们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你对文中的“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是怎样理解的?四、展示点评五、达标检测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畅游()溺爱()反诘()舐干()渊博()如饥似渴()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籍贯无精打采迫不及待B.绚丽一泻千里销声匿迹C.嘹亮心旷神怡宠然大物D.烦躁与日俱增通宵达旦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比喻为反动势力服务、欺压人民的人。()(2)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也很盛。()(3)比喻要求很迫切,就像饿了渴了急需饮食那样。()(4)帮助受欺压的人说话或采取某种行动。()(5)文中比喻僵化的事物。()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建筑工地上管理混乱,材料随意乱放,错落有致。B.“欢乐中国行”来青海演出,附近人家十室九空,人们都看节目去了。C.两个小男孩都是十四五岁,正值豆蔻年华。D.我刚才的发言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大家各抒己见。5、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1)假如是单看年纪轻,我们倒看见有好些年纪轻轻的人,却已经成了老腐败,老顽固,甚至活的木乃伊——虽然还活着,但早已死了,而且死了几千年。(2)就在这样的认识之下,我们向“年轻精神”饱满的青年朋友们学习,使自己年轻,使中国年轻。6、“他肯向一切学习”一句中的“一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他以牺牲自我的意志征服一切”中的“一切”指__________________。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今天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渴望,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人对自身的国际定位。如果在汉语全球教学和推广的环节上不能跟上这种渴望,那么全球对中华民族的关注与了解之间就会出现脱节,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尤其是从事汉语和汉文化教学与推广工作者责任重大。A.不仅不利于中国融人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B.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入世界C.不仅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更不利于中国融人世界D.这种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国融人世界,更不利于中国发挥更加符合自身地位的作用8.萧红,原名_________,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她的成名作是_________。六、反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