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七《在烈日和暴雨下》课堂学习活动单(第1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清结构,整体把握文章的主题。2.精读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体会精妙的语言。【课前预习】1.积累易读错的字。憋气()打盹()汲水()发痧()馊臭()腻烦()黏汗()饱嗝()攥着()利飕()漾()搀合()蹚水()幌子()拽()2.作家作品及背景资料。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等。《骆驼祥子》写于20世纪30年代。小说的主人公祥子原是农民,因失去父母和几亩薄田而被迫到北京谋生,他淳朴、善良、勤劳、刻苦、要强,一心想攒钱买辆车,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不再受车主剥削的人力车夫。尽管他拼命拉车,省吃俭用,但经过几起几落,祥子奋斗的结果仍然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一次又一次的严酷打击,使祥子陷入绝望的境地。他万念俱灰,自暴自弃,不再争强好胜,活一天算一天,最后走上了自我毁灭的堕落道路。这个20多岁的健壮、要强、淳朴的小伙子就这样被吃人的黑暗社会毁掉了。节选情节:祥子已经成了家,有了家庭负担,而且妻子怀了孕,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拉车挣钱,维持两口人的生活,并且准备小生命的出世。祥子的心理和生活的急剧变化,痛苦生活的无望、无聊,就是从此开始个性调整的。3.熟读课文,思考祥子是如何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活动方案】活动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祥子的苦难,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桌听。(同桌间结合自己阅读的粗浅认识漫谈)(2)结合初读感受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考课文划分为哪两部分,明确行文的线索,并试着概括文章的主题。(自主快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板书→组间互评)活动2:精读细品,揣摩人物,品味语言。小说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描绘了烈日和暴雨的变化过程。抓住景物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地进行描写。(1)文章抓住了哪些细节刻画了祥子在烈日下的煎熬?怎样着意刻画祥子的矛盾心理的?(结合情节,自主分析批注→班级汇报)(2)读1—2段和第5段:作者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方法描写烈日的?这样的景物描写对烘托人物有什么作用?(助学提示:可从修辞手法、传神的动词、富有节奏的叠词、色彩强烈的形容词等角度品味语言)(小组合作朗读→个体思考批注→小组汇总→全班展示)活动3:作业巩固,课外练笔。1.将描写烈日的精彩段落抄写在学习手册上。2.以冷为题,运用侧面描写,描述天气极冷时的景色及给人的感受,行文不要出现“冷”字,不超过300字。课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