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十六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四课宋元时期的文化冀教版一、学习目标:1、课程标准: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以宋词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2、学习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体例和价值,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宋朝著名的词人: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能力目标:对比《资治通鉴》和《史记》,识别两种不同的史学体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突出,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特殊地位,感受司马光的治学严谨、李清照的温婉才情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怀3、学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代的著名词人和对宋词的理解4、学习难点:理解宋词的内涵和意境二、预习第十四课,并完成以下内容【司马光与《资治通鉴》】1、基础认知(1)宋元时期标志性的文学成就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主持编写者是______时期的______。(3)《资治通鉴》有什么价值?2、能力提升(1)《资治通鉴》的编写体例是什么?对比《史记》二者的编写体例有什么不同?(2)除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通过今天的学习,司马光身上还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宋词】(1)词这种文学形式兴起于______朝,_____朝发展到极盛。(2)宋代最著名的三位词人是____、____、_____。其中为宋词打开新局面的是______。他开创了_________的词风。2、能力提升(1)说出宋代三位著名词人的词作特点分别是什么?默读他们的代表作一首,体会他们的创作意境。【元曲】1、基础认知(1)_______和________合称元曲。(2)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3)什么是散曲?特点是什么?(勾在书上)2、能力提升(1)杂剧为什么能在元朝兴起?(找到原因,勾在书上)(2)了解《窦娥冤》的故事大意,说一说这部作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小组合作探究1、学习了本课,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宋元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吗?)2、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学巨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二部分讲案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习并检验成果指导学生分组完成自学部分,并检验和展示学习成果展示学习成果,互相交流评价重难点解析展示《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基本材料,与学生比较出两部著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在教师引导下解决本课重难点展示苏轼、李清照的代表作,配乐朗诵,引导学生体会意境展示关汉卿资料,观看《窦娥冤》视频资料课堂小结课件展示本课小结,并对学生探究活动给予评价练习巩固指导学生完成练案小组交流完成练案,并自查第三部分练案练习册基础验收第四部分测案练习册能力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