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文化大革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二月抗争、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及教训。2、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简单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原因、经验教训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进行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要采用讲述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再让学生观看一些图片资料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采用启发、诱导等多种方法,分层递进,逐步探究解决本课学习内容,从而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达到历史教育的真正目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文革”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进步,而是一场历史性的动乱和灾难,它使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2、通过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3、通过讲述二月抗争,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大动乱的局势,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进行抗争,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教学重点:“文革”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教学难点:“文革”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上课再让学生阅读两段文字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教师由此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原因(要求学生看教材第一段自己找出原因后,教师出示图示进行讲解,并作进一步的补充,利用一些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2、导火线(要求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并划出来。)3、标志(要求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并划出来。教师利用图片进行补充。)二、“全面夺权,全面内战”1、红卫兵造反(教师结合课件讲述:为发动群众造反,把“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起来,8月18日毛泽东在天安门首次接见来自全国各地和北京的红卫兵及革命群众。广大青年学生掀起“大串连”的高潮。“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起来了,动乱局面开始出现。)2、“一月风暴”(教师出示文字资料及结合自己所听所闻补充讲述使学生体会到全国夺权后“天下大乱”的情况。问题:毛泽东虽发动了文革,但他想不想把局面搞成这样?学生回答后,由此引出两个反革命集团。问题:反革命集团为什么要提出“打倒一切”?)3、“二月抗争”(学生阅读课后一得了解事情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在当时“文革”的错误为什么不能得到纠正?教师补充讲述并出示图片资料,“二月抗争”后,反革命集团更加肆无忌惮的迫害老干部。)4、刘少奇冤案(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基本情况。教师出示图片讲述。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刘少奇冤案说明了什么?)5、“九〃一三”事件和林彪反革命集团被彻底粉碎(教师结合课件补充讲述,帮助学生理解“文革”被反革命集团利用。)三、“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教师结合课件图片补充讲述1976年“黑色的一年”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四五运动”的相关内容。教师补充讲述“四人帮”加紧夺权的情况。学生掌握文革结束的标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归纳总结,教师再以直观的图示方式呈现,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问题:请同学们用史实说明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经济发展缓慢,文化教育遭到摧残。)“文化大革命”的性质(教师强调“文化大革命”不是列宁说的普及教育,扫除文盲的革命,也不是像辛亥革命那样推动社会进步的革命,所以要加双引号。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革的性质。)“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和启示(学生讨论,教师启发诱导,归纳总结。)课堂小结:(按板书线索小结并强调指出:文革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但在文革中,人民群众和老一辈革命家对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反抗,最终粉碎了“四人帮”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说明我们的党有能力纠正错误,我们的党没有变,我们的社会没有变,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党。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