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内容分析自唐朝中后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南方。本课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课内容为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两宋时期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讲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及纸币的出现。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经济史内容不是很感兴趣,但本课又要求学生掌握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史实。因此,在教学中适当采用音像、图片等材料,帮助学生感知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适当地选取图片、文字资料,使学生自主地阅读、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把握重点、理解难点;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试论结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及其原因。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归纳经济成就的能力;提供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启发学生认识当时农业、手工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些成就对我国古代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依据:商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两宋南方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现象,如城市布局发生变化、海外贸易兴盛,适应商业发展的纸币的出现等。这些内容学生应重点掌握。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依据:历史学习要透过现象认识背后的相关信息,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全面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原因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对初中生来说也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教学方法1、讲述法2、图示法3、活动法等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及制作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劳动力与技术因素:人口大量增加并带来先进技术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二、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农业的发展:水稻;棉花;茶叶手工业兴盛:纺织;制瓷;造船商业的繁荣:城市;货币;贸易三、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宋课前探究要求学生查阅有关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特别是城市繁荣的资料,了解宋代有代表性的农业、手工业产品及城市、货币发展的趋势。学习小组对唐宋都城的布局、城市发展及中国古代货币沿革进行分析探讨。教学设计导入设计(多媒体展示反映上海、广州、华西村等地的相关图片)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知道,在今天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总体来说,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如此,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宏伟蓝图。这是现在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中国的经济水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那么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56面。<多媒体显示>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讲授新课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多媒体展示四则材料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材料二吴越王弘俶募民能垦荒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税。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材料四: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968519.8%998578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