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初步树立国家主人的意识。【重点难点】重点: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地位;公民的权利是怎样得到保障的。难点:人民和公民的关系。点拨:一、学生对照书本梳理知识点;二、师生共同核对知识点;三、学生快速读记知识点。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有三个:一是,导入本课“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内容;二是,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明确我国的国家性质;三是,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徽的尊严。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一是,让学生明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二是,让学生认识到作为国家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flash《灰色的震撼》教师:可能在新年、新的学期看了这样的片子,心情会比较伤感,但这就是社会的现实,会这样有很多的原因,从自身来看,无论是孩子还是民工、农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权利,所以没有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举例:比如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它可以得到国家、社会的帮助,民工有劳动义务,也有获得报酬的权利等等。我们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已是当代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知识。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3.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4.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5.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6.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二)合作探究1.阅读教材P4材料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答:国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不是任何场合都可以悬挂,国徽的图案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维护国徽的尊严。2.人民的范围和地位(1)人民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2)地位:国家和社会的主人3.阅读教材P5材料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答: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一是,让学生能够分辨哪些是人民,哪些不是人民,进一步理解人民的含义;二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公民和人民,以及他们所享有的权利。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认识到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一是,让学生明确立法保障是我国权利保障体制的重要内容;二是,引出立法保障的含义,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一是,让学生明确司法保障是我国权利保障体制的重要内容;二是,引出司法保障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4.公民权利和基本权利(1)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