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民主法制建设教师寄语: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学习才能有的放矢)1、说出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2、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容和历程。(重点)3、宣传和认识学法知法是青少年学生的必须经历,守法护法是青少年学生的应尽之责。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宪法和法律被粗暴践踏。刘少奇身为国家主席,未通过法律程序,就被罢免、关押,甚至被残害致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急需拨乱反正,恢复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制度。二、课程学习【一】依法治国1.目的:为了促进社会稳定,适应市场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2.重要措施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二】《刑法》和《民法通则》1、《刑法》:(1)颁布:1979年7月,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同时还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修订时间:1997年3月。目的: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新刑法实施时间:1997年10月1日。2、《民法通则》(1)目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2)通过时间:1986年4月通过。(3)实施时间:1987年1月1日起实施。(4)意义:为制定完整的、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村民自治1、村委会的建立:1983年后,全国各地普遍废除“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在乡镇以下建立了村委会。2、目的:为适应农村县以下行政区划的变化,推进农村的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3、法律依据: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4、核心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5、意义:(1)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2)也是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举措。合作研讨(在合作中提高效率,在合作中分享快乐)展示讲解(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大胆展示吧!)系统总结(我要颗粒归仓)巩固提升(把知识转化为能力)1.我国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是在()A.1999年B.1998年C.1978年D.2000年2.说明中国终于找到并已经开始步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康庄大道的是()A.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B.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方略写进宪法C.初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3.1979年强调指出:“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4.标志着我国正确调整民事关系规则的民法系统终于有了体系性总体构架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5.我国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权益得以充分保障是因为()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颁布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颁布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6.我国农村乡镇以下普遍建立了村委会是在()A.1983年后B.1984年后C.1987年后D.1995年后7.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8.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不包括()A.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D.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