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化学乙醇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一、教材分析:乙醇是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课的内容,是继烃类化合物--------甲烷、乙烯、苯的学习之后,向学生介绍的另一种典型的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学好这一课,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也可以为后面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等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掌握科学方法,带动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了解乙醇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在此基础上,本节教材把知识的侧重点放在了乙醇的化学性质上,教材先介绍乙醇的结构式,并着力分析乙醇的两个化学性质(与钠反应﹑催化氧化)中化学键的断裂部位,目的是要说明—OH决定了乙醇的化学性质,从而紧扣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这一主线。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索学习,获得乙醇的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2)通过有关乙醇的实验,提高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3.情感目标(1)通过比较乙烷和乙醇结构、性质的差异,认识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2)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3)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实验,培养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三、教学重点分析:(1)官能团的概念(2)乙醇的组成和分子结构(3)乙醇的取代反应与氧化反应。四、教学难点分析:使学生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氧化反应。五、教学方法分析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2、实验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醇与金属钠的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提出假设→讨论→思考→给出事实→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3、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法:播放动画展示乙醇的球棍、比例模型,使学生对乙醇分子结构有直观了解。播放动画展示乙醇的催化氧化,让学生对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有直观了解。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帮助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和化学反应的本质。4、分析、讨论、比较、演示法等。六、实验用品与教学媒体:多媒体投影仪、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乙醇、水、碘单质、苯、Na、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酸性KMnO4溶液、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步骤设计意图【引入】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二日电今天来自公安部交管局的消息说,全国查处酒后驾驶专项行动一周,共查处醉酒驾驶违法行为二千多起。浙江、山东、上海、江苏、北京查处的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位居全国前五位。学生听讲与思考。创设新闻背景意境,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顺利导入本节课。【展示】去年12月14日,30岁成都男子孙伟铭无证且醉酒驾驶,连撞5车后逃逸,酿下4死1伤的惨剧。昨日法院一审判处其死刑,称其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据悉这是全国首例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对醉驾者判处死刑的案...